“張五常是香港聞名的經濟學家,你手裡拿的那本書叫做《佃農實際》,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當年的博士畢業論文!”周曉斌苦著臉說道,“除了香港中文大學以外香港的統統大學都是采取英語講授,我倒是買了幾本中文書,不過都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其他學術性的書就都是英文的了!”
“你堂叔也必定是讀書人吧,真有層次,送書當見麵裡還真是少見!”汪魏華一臉本來如此的模樣。
蔡建波眼疾手快,立馬抓了一本翻看起來,不過他很快就愁悶了:“斌子,如何都是英文的啊!書名是甚麼,我看看……‘HistoryOfEngland’,翻譯過來應當是《英格蘭史》吧!”
因為借書期短,大師的英語程度又低,在周曉斌買的外文書都是些汗青、政治、經濟的學術性冊本,大師很難讀懂,因而乎圖書館裡的英漢字典開端熱點起來。再接下來遭殃的就是英語教員,有題目問教員,因為很多專業名詞和術語在淺顯的英漢字典裡查不出來,因而大師都去找英語教員請教。但英語教員學實業有限啊,你捧著英文原版的《國富論》找他們翻譯,他們也一定翻譯的出來啊,還好黌舍的教員內裡也是臥虎藏龍,對付這點費事還是綽綽不足的。
“另有我這本,‘B日tishHistor陰theNineteenthCentury’,彷彿應當翻譯成《英國十九世紀的汗青》!”中間的汪魏華也指著本技藝裡的這本書說道。
蔡建波就是這學期新加進他們寢室的兩人之一,他對周曉斌出國玩耍後還坦白不報的事情非常耿耿於懷,決定回寢室後結合其彆人狠狠教誨一下週曉斌。實在他倒是冤枉周曉斌了,人家此次去香港但是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查質料上麵,並不是去旅遊的,再說了他身上也冇錢哪,連家人的禮品都是小爺爺周祖海出錢買的。
班主任夏書雨的辦公室並不遠,就在同一幢樓內裡,國際乾係學會的辦公室在二樓,夏教員的辦公室在三樓。周曉斌和蔡建波抬著一個半人高的書架謹慎翼翼的從三樓回到學會辦公室的門口,隻見門還開著,汪魏華也還冇走,看到他們了也倉猝出幫手。
“曉斌,你買的如何都是英文書啊!”汪魏華又拿起另一本書,“呃,這本書如何翻譯……呃,內裡彷彿有其中文弁言……呃!張五常是很馳名的經濟學家嗎?如何冇傳聞過這小我?”
“不是我爸爸買的,暑假的時候我去香港探親了,這些都是香港的兩個堂叔送的禮品!”周曉斌笑嗬嗬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