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看了後還是不錯,出產線有4條,燒結爐有2條,跟淩世哲的陶瓷廠一樣都是乾淨式燒結爐,衝壓的出產線,是日本的新出產線,也是很先進,主動化也高,隻是比德國的差一些,1.6億元,這個價位來的時候淩世哲就跟陶成安合計了下這個代價比較合適。
飛機在香港機場降落出了人行通道,淩世哲看到陶瓷廠的廠長陶成安走了過來,接過淩世哲的行李箱說道:“哲少,你一起辛苦了,太太在淺水灣的彆墅裡為你籌辦好多你愛吃的菜。來走這邊,那邊來了很多記者,走這邊出去”。
歇息了兩天後,陶成安又過來了,淩世哲跟著他去了工廠。工廠在觀塘,工人都忙活不斷,兩條出產線全都滿負荷出產,另有一條出產線一個燒結爐正在扶植當中,建成投產後效益又會翻番。紅火的場麵固然很歡暢,但產能嚴峻不敷的題目也很饒頭,如果要達到普通,還要加3條線才成。六條出產線,供貨環球中初級市場恰好合適,如許出產線也飽和,還能形成輕微的饑餓營銷,恰好包管好處的最大化,在多久冇成心義了,反而還會對我們的瓷器形成打擊,中初級的陶瓷本來就不能產太多。第三條建起來後,產能還是差了一半,還得加把勁啊,對了,阿誰吳家不是要賣他們的工廠嗎,他們又3條出產線,恰好,就是不曉得他們的設備如何樣、代價公道不,如果合適買下來,題目就處理了,把陶成安找來問問。
“嗬嗬,可不敢跟你家比,我們就是小打小鬨,來淩少,我帶你去看看工廠。”
“我記得吳家的工廠就在我們工廠中間吧,範圍跟我們一樣大吧,他們不是挺火的嗎,如何會不想做了?”
“成果呢,廠一建好,陶瓷出產出來硬是賣不出去,扔在街上都冇人要,本來吳家的陶瓷廠,隻能夠贍養本身,但是被這些新來的小套餐廠一衝,完了開不下去就關門了"。
這時候淩世哲開端返回香港建廠房了,為了出產這類相秘密建2個廠房,相機組裝廠和鏡頭廠;鏡頭廠分2個部分,一個是玻璃鏡片廠,一個是鏡頭安裝廠。全部本錢下來光是設備就花掉2800多w美圓,貴死了主如果鏡頭廠就占了絕對大頭,因為才用了超聲波馬達跟防抖技術,光是這些配件的出產設備就非常昂揚,都是定製的設備;在加上出產設備又相搶先進,主動化程度又相稱的高,天然就貴了。但是工廠的扶植本錢也不低,是典範的乾淨工廠,不然鏡頭就會被淨化,全部本錢下來冇有5000w美圓打底想也彆想。看這些數字,淩世哲內心直咂舌,現在才1968年啊,貨幣也冇貶值到後代那樣,並且佈雷叢林體係還冇有崩潰,這個時候的美圓是真正的美金啊。1974年開端退役的f14戰機每架才1600w不到,5000w能夠買3架f14都綽綽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