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邁,如何樣了,另有多少時候輪到?你們幾個家裡的晚粳米粉都籌辦好了?”
“好。你們先點紅,阿奶去給你們拿些年糕吃。”
方佳音看到這三個大木桶眼睛刹時亮了亮。他們這裡蒸飯蒸米粉用的蒸桶跟彆處不一樣,凡是的蒸桶底部是平的,留了幾道細頎長長的口兒,蒸飯時在木桶底部放上一個帶細孔的竹編,竹編上放一塊紗布,上麵才放米。而他們這的蒸桶上口略大下口略小,底是通的,內裡底部安有活動的青竹片製成的蒸架,形似清朝官員的紅纓帽,上尖下圓。上附著葦葉或棕櫚葉編成的蒸墊,再蓋上蒸布。方佳音很喜好用這類蒸桶蒸出來的飯,糯糯的米粒裡透著一陣陣青竹香,夾帶著一股草木味,甚是清爽爽口。
“真的?”
和宿世的一模一樣,隻是感受新了點,畢竟當初她第一次被帶著來時已經九歲了。方佳音看著作坊裡的統統感慨在胸。
可不是嘛,大伯他們正排在首位,想必接下來就輪到他們(指阿爺家不帶伯伯家和方佳音家)了。
“老邁,火再大些,太小了!老二,給我擰把毛巾,這汗流的!老三,老五,剩下的晚粳米粉籌辦好,要加了!阿發,竹筐備好,這些蒸好了!”
跟媽媽、阿姆們另有堂哥堂姐打了號召,方佳音和阿奶洗了手後,被脫了鞋放在了一張席子上麵。
“囡囡、娜娜、小四過來了,阿奶給你們年糕吃了!”
打量了會機器和石臼,方佳音收回了視野,轉向火光收回的方向。在左角邊上,砌著三個大大的灶台,現在正燒得通紅的闡揚著它的服從。灶台上架著大鐵鍋,比她阿奶家做飯的阿誰整整大了三圈,目測直徑有60cm,鍋上是高約一米的大木桶。
……
“阿奶,你在乾甚麼?囡囡也想玩!”
“囡囡有冇有看過年糕是如何出來的?”看到小堂妹搖了點頭,好為人師的方楓歡暢的向她講授,“噥,年糕就是從阿誰機器上麵的口兒出來的,用皮帶送過來。二嬸就用菜刀把年糕切成一段一段的,比邊切菜刀邊要過一下水。阿奶另有我姆媽、三嬸五嬸就把切好的年糕鋪到席子另有竹篩子竹匾上放涼……”小堂哥手指著一個個處所講的很詳確。
“好標緻哦~囡囡你點那邊,小四點那些,我點這裡的!”
旁觀著阿爺在凳子上“指導江山”的連續串指令,方佳音目瞪口呆。阿爺…好有氣勢哦!就像疆場點兵身經百戰的將軍一樣!(少女,儂如何從那穿戴背心,腳踩板凳,橫眉大喝中看出了“將軍”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