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揉了揉侄女的頭頂,大伯答覆道,“不到半個小時了。小阿爺家的要多些有兩筐半,根叔家就一筐多。晚粳米粉明天就弄好了,不消擔憂。”
“爹,娘你們都來啦。來,囡囡給大伯抱抱!”小侄女現在可結實著呢,抱了一起了,老爺子可得吃不消了,因而接過老爹懷裡的小侄女。(砸!你老子我寶刀未老著呢!負重十千米米題目~→這是惱羞成怒處所爺爺)
跟媽媽、阿姆們另有堂哥堂姐打了號召,方佳音和阿奶洗了手後,被脫了鞋放在了一張席子上麵。
“啵!”“大伯好~囡囡好想你哦~”
灶台前排著一籮筐一籮筐的,筐上用著羊毫寫著仆人的名字,想來剛纔在路上看到的男人就在那邊列隊吧。
方佳音接過阿奶給的小棍子,那是把五根10cm長的水稻梗用細線綁成的,在紅色的食用色素裡蘸了蘸悄悄點在年糕條的中間,一朵小紅花就呈現了,煞是標緻。
上午就在小朋友的吃吃玩玩,大人們的忙裡偷閒中結束了。最火線家兒媳婦們把年糕條趁著些微餘熱疊成了一幢幢,男人們則運著年糕回方爺爺家,阿奶兩手牽著方娜方楓,阿爺抱著方佳音回家睡午覺。午餐,明天但是冇了,話說,年糕團真的很飽肚的說。
吃著年糕,方佳音三兄妹察看著阿奶的行動。阿緩慢的擺動動手指,雙手像翩翩起舞的胡蝶一樣輕柔而緩慢。不一會兒,紅色的年糕團就變成了三隻敬愛的小牛、小狗、小雞,是他們各自的生肖!黃色的年糕團也成了三條小魚,喻示著年年不足。把花饃分給三小孩,阿奶叮嚀他們吃完了先坐會再去玩就去點紅了。
方佳音看到這三個大木桶眼睛刹時亮了亮。他們這裡蒸飯蒸米粉用的蒸桶跟彆處不一樣,凡是的蒸桶底部是平的,留了幾道細頎長長的口兒,蒸飯時在木桶底部放上一個帶細孔的竹編,竹編上放一塊紗布,上麵才放米。而他們這的蒸桶上口略大下口略小,底是通的,內裡底部安有活動的青竹片製成的蒸架,形似清朝官員的紅纓帽,上尖下圓。上附著葦葉或棕櫚葉編成的蒸墊,再蓋上蒸布。方佳音很喜好用這類蒸桶蒸出來的飯,糯糯的米粒裡透著一陣陣青竹香,夾帶著一股草木味,甚是清爽爽口。
“老邁,如何樣了,另有多少時候輪到?你們幾個家裡的晚粳米粉都籌辦好了?”
“好標緻哦~囡囡你點那邊,小四點那些,我點這裡的!”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