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於康熙末年_第十五章 紈絝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曹顒自從四年前移居外院的“求己居”,就開端文武雙修的餬口。文的方麵,持續在族學肄業;武的方麵,除了對峙每天熬煉強身外,他還開端跟著曹家的幾位供奉習武。騎射這塊,則由曹寅親身教誨。曹寅本來不肯兒子沉迷技藝,但見他將新房定為“求己居”,曉得取的是“求人不如求己”之意,心中慚愧,不忍苛責他。

“就是,我們縱橫南城好幾年,好不清閒安閒,竟敢大咧咧地下帖子,不是給我們練手是甚麼!”

西府的曹頌傳聞哥哥學習技藝,每日跑過來主子。本來就膩味讀書的他,彷彿更喜好各種流汗活動。曉得顧納在曹家,曹頌更是硬拉了他過來。對於本身名義上的這位“伴讀”,曹顒開端是不冷不熱的,冇表情也冇時候去哄這個略顯彆扭的小孩。後知他嫁母之事,發明其偶然中透暴露的蒼茫與慌亂,曹顒就狠不下心來了。如何說也是個孩子,經曆父喪母嫁之事,又是寄人籬下的處境,有些彆扭也是普通的,何必同他計算。如許想著,對顧納就和顏悅色起來。

那抬眼望天的少年,聽了這話,神采頓時變得慘白,怔怔地不知說甚麼。

椅子上,坐著一個身材魁偉的少年,十7、八歲,穿戴半新不舊的綢褂子,嘴裡叼著根草,手裡拿著一把官方暢通的仿造的短柄軍用刀,裂著嘴角望著廟門口的方向嘲笑著,使得那張帶著半尺疤痕的麵孔更顯猙獰。在他身後,站著二三十個春秋各彆的少年,大的十8、九,小的十2、三。每小我神采都帶著幾分冷峻,隻要站在椅後的清秀少年例外。他眼中現出了憂色,低下頭,對椅子上的少年低聲祈求:“哥哥,彆動刀,惹了官司如何辦?”

曹顒還未發話,顧納已經提出,按照《大清律》,逃奴是極刑。最後還是曹顒說了好話,才隻打了二十板子。魏信冇有家人撐腰,又捱了頓板子,隻好乖乖地做了長隨,內心卻謾罵這幾個紈絝狗仗人勢。

這裡少年嘴巴裡說的雖狠,內心都提著。老虎幫把持南城,固然有三四十號人,可七天前被滅掉的北城豪傑會人數並不亞於他們。豪傑會的大哥魏信是城北魏家的小公子,魏家是江寧最大的鄉紳,江寧城外的地步,十畝地裡就得有三畝是魏家的。魏家的蠶絲直供江寧織造,魏家長公子在織造府當官,其家屬權勢豈是他們這幫平常百姓家的孩子可比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