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宗望的東路雄師自平洲收回,一起長驅直入,短短數日之間連下二三十城,兵鋒直指燕京而去。
高坎要等的,便是阿誰機會。
官家已命令命廣陽郡王,太傅童貫領銜,趕赴太原坐鎮迎敵。
看過信以後高坎才曉得,金軍揮師南下,俄然襲宋,叫朝堂高低震驚。
光陰且過,五六日以後,真定府又來了曹正飛鴿密信,金甲士馬已至靈壽城下,靈壽駐守廂甲士馬望風而逃,不戰而退,雄師直退守平山。
硬氣力上的差異,決定了高坎隻能用奇謀詭策,打對方一個出其不料,纔有成事的能夠。
這也是為甚麼高坎在分開真定府的時候冇有帶上燕青這個妙手,而是叫他輕裝簡行,孤身一人潛入北方塞外的啟事。
看過這封密信,高坎心下另有些詫異。
殿帥府三司統管天下兵權,高俅身為殿帥府太尉,就是冇有本地處所軍管調令,也可直接批示,屆時便不怕靈壽人馬不聽調令。
“林教頭先不忙,且再聽我言,你到了靈壽以後,先不焦急行事,好生察看靈壽廂軍高低景況,如果金軍不日便兵臨城下,便馬上行事,如果金軍還未行動,便臨時按住不動,總之牽走人馬,要等金軍將至未至之時。”
按他本來預感,金軍勢如破竹,直指真定府,真定府高低官員應當會一應望風而逃。
曹正那邊隻要將事辦得標緻,不需數日之間,便叫真定府高低無官可用。
但是跟著火線戰報不竭傳回,短短數日之間,真定府便淪亡大半,朝堂上的民風刹時就變了。
林沖言罷就要走,高坎卻又將他攔下。
林沖心下本來不肯大宋之地白白淪亡賊軍之手,隻是聽得高坎之言,又莫名覺著此番纔是上策之計。
林沖本是東京十萬禁軍教頭,附屬於殿帥府治下,換做是旁人前去靈壽,想要說動那番人馬不戰而退,怕是難事,他去倒另有些機遇。
到阿誰時候,童貫怕是再也坐不平穩。
金國兩路雄師攻伐之下,大宋邊軍戍守不力,眼瞧著局勢就要完整腐敗,大宋東西兩麵之地都要淪亡,朝野震驚。
林沖聞聽此言,不解道:“公子這又是為何?”
兩人一人在西路,一人在東路,各領一支雄師,俄然發難,揮師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