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取信這些天帶著長工們在荷塘忙活,還要歡迎一批批來買藕的人,偶爾還要顧問連記,忙的腳打後腦勺,非常辛苦。
“姐,那咱這藕多少錢一斤賣?”小七就問。
“我嬸子此次來,是不是又傳聞了太倉那邊的啥動靜啊?”連蔓兒問吳家玉道。
連取信和張氏就互換了一個古怪的眼神。
周捕頭和他阿誰做刑名師爺的老丈人,當初去太倉,是奔著總捕頭,和首席刑名師爺的差事去的。這兩樁差事都是油水極豐富的。要他們捨棄那樣豐富的油水,必將有非常充分的啟事。
“你嬸子說,周捕頭他們在太倉那邊,恐怕也是撈夠本了。他阿誰老丈人,但是著名的吃人不吐骨頭。”
不對。連蔓兒算了算日子,周捕頭返來的日期,離吳王氏來奉告趙秀娥那件事的日期可有一段不小的間隔,那麼離事發的時候間隔更大。真的僅僅因為那件事,那周捕頭他們應當早就從太倉返來了。既然賓主之間那麼難堪,為甚麼又相處了這些光陰?
“我們家也是剛曉得。傳聞,他們一家前天就返來了,一向在縣城,明天周捕頭回鎮上。大師夥才曉得。”吳家玉就奉告連蔓兒,“周捕頭和他媳婦,另有他老丈人。都返來了。傳聞是他老丈人抱病了,在太倉那邊冇治好,怕有個好歹的,就都辭了差事返來了。成果這一返來,找咱這縣城的郎中給看了,又吃了藥,病就見好。”
“臨時定二十文錢一斤吧。”連蔓兒撥了撥算盤珠子,說道。
“一家都返來了,是咋回事?”連蔓兒就詰問道。
比及入冬的時候,遵循鮮藕的發賣環境,這個單價還能夠往上加上幾文錢。
連取信和張氏就都有點難堪。
吳王氏和張氏嘮了半晌,才帶著吳家玉走了。送走了這孃兒兩個,連蔓兒就再次向張氏扣問,吳王氏此次來,都跟她說了甚麼。
“行。”連取信見小閨女發起,小兒子又愛吃,天然跟著點頭。
“這個時候,還不缺瓜菜,咱這藕也就是當個新奇吃。咱先賣一部分,彆的的還是先留在塘裡,等上凍前再挖出來。阿誰時候,冇有新奇的瓜菜,咱這藕的代價還能賣的更好點兒。並且,到阿誰時候再挖,還能存放的時候更長點兒。”連蔓兒將她的籌算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