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嘿嘿地笑,張氏在中間也笑,她記得給小七猜過這個謎語,當時候小七還穿開襠褲。
答案為羊毫,彩頭為連記百貨櫃上出售的大楷硬毫湖筆一隻。寫完這些,連蔓兒想了想,又在前麵加了一句,如果能說出謎麵典故者,另加精美小楷軟毫湖筆一隻。
“滑溜溜,亮光亮,眼睛生在屁股上。打一物。”小七下筆,刷刷刷,寫了一個謎語。
遼東府有些處所的風俗,管外公不叫姥爺,而是叫大姥,管外婆也不叫姥姥,而是叫小姥。
那小公子笑眯眯地不語,中間一個小廝過來,在蔣掌櫃耳邊低語了一句。
魯先生看幾個孩子寫的風趣,想了想,也動筆寫了兩個,大師的湊在一起,就有了二十幾條的謎語,至於答案的彩頭,諸如一包針,一把傘,一把扇子,一包鹽,一個不倒翁等等,有吃的、用的、玩的,代價並不高貴,卻都是家常必不成少的東西。
蔣掌櫃的神態立即變得更加恭敬,向那小公子拱手見禮……言情,好累,弱顏抹汗,還是平淺顯凡過日子舒坦。
這伴計說著話,看著那穿著極富麗的小公子珍而重之地將筆接疇昔,貼身藏好,內心另有些納罕。不過,他冇健忘接下來要說的話。
小七寫了一個,許是順手了,又樂嗬嗬地接連寫了幾個才停手。連蔓兒看了看,見此中有“坐也坐不安,立也立不牢,年紀固然大,永久不顛仆”,又有“色彩白如雪,身子硬如鐵,一日洗三遍,夜晚櫃中歇”。以及“一個黑孩,從不開口,如果開口,掉出舌頭”等,都是小孩子的謎語,那答案的物件,連記百貨鋪子裡也都有。
五郎也看了那本詩話,是以不消猜,就曉得答案。至於小七,他現在還隻能按著魯先生給開的書單看書,閒書看的有限,以是不曉得。而連枝兒,固然也跟著一起讀書識字,但本身對此的興趣並不大。與讀書識字比擬,連枝兒更喜好女紅。以是,連枝兒也並不曉得這個典故。
大師寫完了燈謎,就都交給蔣掌櫃。蔣掌櫃樂嗬嗬地出去帶著人掛燈籠、貼燈謎、籌辦彩頭去了。
圍觀的世人,也被小公子說的故事給吸引住了,等這位小公子說完,四周就響起了一片喝采聲。花燈映照下,小公子更顯得風神漂亮、神采飛揚起來。
“小公子太有才了,這個謎貼在這裡有半天了,有猜鋤頭的,有猜旱菸袋的,就公子你一個猜對了。……這是彩頭。”
所謂雅俗共賞,也就是如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