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明天來了人,既不是沈六,也不是沈九,而是沈家的三爺,由鐘管事帶著人伴隨來的。這還是連蔓兒第一次瞥見沈六和沈九以外,沈家其他的兄弟。
遼東府的知府、錦陽縣的知縣和一些屬官也來了,這些人也多有禮品奉上,多是玩器安排。唯獨那位李大人,送的是一套翰林院刊印的新書,另有湖筆一盒、徽墨一盒,端硯兩端。
預算好了人數,纔好決定到時候安排多少桌酒菜。
放下信。一家人就放了桌子,吃晌午餐。
連蔓兒笑著點頭,隨後就找了小七過來,讓他捎信給前院的五郎,將全福安排在跨院吃席,不能怠慢了。
“娘,你這個詞,用的太好了。”
“可不是。”張氏點頭。
一大早,來賓就連續到了。大師都堆積在牌坊前的空位上。
“笑啥,我說的不對是咋地?”張氏就問。
明樓兩側有夾樓,精雕有快意紋、貔貅式樣。夾樓下為次樓,次樓也有匾額,一邊刻有功在社稷,另一邊刻的是流芳百代。
“如果冇這禦賜牌坊,那三桌是夠了。現在,有了這禦賜的牌坊,可就不但這三桌了。”連取信說道。
“應當是這麼回事。”連取信就點了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