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的是,此次來的女眷中,有一名是宣王世子妃,一名是頓時就要成為三皇子正妃的蜜斯。
是芳如在旁時不時提點著,防備著,讓後宅不至於雞飛狗跳。
蕙如隻感覺臉上微微發燙,如果明天李晟跟她一起舊地重遊,不知該是何種風景。
就連一貫不平人的菀如,對芳如現在也是言聽計從,不再像之前那樣張揚狂傲,自做聰明。
楓雲寺的主持那裡敢有半分怠慢。
聽了翠鴛的話,芳如騰地一下子站起來。
下認識轉頭看了一眼,卻不見了菀如的身影。
“世子妃,我們女人方纔說有些氣悶,想來歇歇,有個小徒弟帶她來配房這邊了。”翠怨臉上暴露一絲惶恐來,“走半道兒上,奴婢想起來忘了拿女人的氅衣,便折歸去拿,冇想到女人和阿誰小徒弟就找不見了。”
沈府那邊,老夫人收了暖帽,也挑了八色糕餅果子攢了兩隻大盒讓媽媽送返來,並跟她說,籌算臘月二十三那天帶著百口去楓雲寺上香還願。
翠鴛連連點頭說:“記得記得,那小徒弟下巴上有顆大痣,極是好認的。”
芳如是定在年後正月十八的穀旦出嫁,過了仲春就要跟著李怡到封地去。
晉陽那邊到底還是來了信,信中二老夫人委宛地回絕了老夫人的發起,隻說莫家流派小,又是商戶,菀如是世子妃的姐姐,皇子妃的mm,身份貴重,莫家實在是冇法攀附。
上歸去楓雲寺還是客歲的春季,當時候山上的桃花都開了,到處綠草如茵,芳林如蓋。蕙如想起在竹林中與李晟相見時的景象,明顯已經疇昔了近一年,卻彷彿就是明天的事一樣曆曆在目。李晟托她轉交給嘉陵縣主的那隻胭脂匣子被她放在嫁妝盒子的最底下,偶爾拿出來看一看,也感覺心中甜美。當時候感覺與他隔了千重山萬道水,一個如天上飛鳥,一個如水裡遊魚,雖相互看得見,卻冇法在一起。
蕙如隻感覺腦袋“嗡”地一聲,抓住了翠鴛的手問:“你可還記得阿誰帶路的小和尚長的是甚麼模樣?”
李晟本來想著要陪著老婆一起去,冇想到到了二十二那天,宮裡俄然傳了旨,將李晟召入宮中議事。蕙如也不曉得是產生了甚麼,隻是李晟這一去,早晨就冇返來。蕙如一向比及亥時初刻,才得了宮裡的信兒,說是世子要在宮中過夜,早晨回不來了,讓世子妃不消等著他。
菀如身材樣貌都很出挑,家裡一應也都是照著嫡女來教養的,老夫人想不明白,為甚麼莫家會相不中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