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曉得葉景依迷惑,不待她問,便主動解釋了起來:“這個方員外是個大善人,年年都會出銀子修橋鋪路,給貧苦百姓施粥,另有豐富的衣物,不曉得救活了多少貧苦百姓。隻可惜,如許的善人膝下隻要一子二女,如果此次二女都被征收了,在疆場上出了甚麼事兒,那方家就真的絕後了。”
葉景依亦拱手行禮,客氣的笑道:“那裡,方員外請坐。”
“葉舉人,您能夠已經不記得方某了,之前在您考中秀才和舉人的時候,方某曾經親身送過賀禮,您結婚的時候,方某也來喝過您的喜酒,您還給方某敬過酒,您還記得嗎?”方員外有些嚴峻的看著葉景依,然後又趕緊解釋的說道,“方某這麼說並不是在邀功,也冇有彆的甚麼意義,請您可千萬不要多想。”
見劉氏有些焦急的保護著幾個侍兒,葉景依明白劉氏是真的很喜好他們,想來,這些侍兒確切在平時是經心折侍著的,不然劉氏也不會這麼保護他們,內心的火氣便消了下來。
“我明白,方員外不必嚴峻,想來您本日來訪必定有甚麼事情吧,方員外但說無妨。”葉景依直接主動開口問道。
“那位客人姓甚麼?”葉景依問著來報的仆人。
聽到葉景依主動問了,方員外便順勢開口了:“想來葉舉人應當傳聞了朝庭征兵的事了,本日上午縣城已經下了正式的征兵告訴了,明日就會告訴到各個村莊裡,此次征兵很嚴格,並且是遵循每戶算的,每戶人家都不管夠不敷人數,都得出二人,除非是那些冇有女人的人家,才氣用糧替,有女人的人家,就必須出人。我方家人丁薄弱,隻要二個女兒,我本來是想用銀子打通乾係,讓女兒免除了兵役,但是想儘了體例也行不通,好不輕易用了很多的銀子才從一個衙役的口中探出了一個彆例,那就是請一個舉人寫保舉書,傳聞每個舉人都能夠保舉兩家的,方某家裡僅僅隻要兩個女兒,大女兒纔剛滿十五歲,小女兒也才恰好十三,連婚事也還冇有訂下來,方某實在是不忍心讓她們去參軍,以是就厚著臉皮過來求葉舉人給寫個保舉書,方某曉得這個要求有些能人所難,但是方某實在是冇有體例了,求葉舉人看在我方家隻這二個女兒的份上,幫幫方某。”方員外期盼的望著葉景依,實在也曉得,這件事情不太能夠勝利,每個舉人隻能保兩家人,葉舉人必定有很多親戚,她給親戚作保,都不敷用了,哪有能夠把名額華侈在她這個外人身上,但是葉景依是她最後的但願了,像是溺水抓住最後的一根浮木似的,方員外還是懷著一分幸運的來了,實在葉景依並不是她第一個找的,但是其她人都回絕了,包含葉景依的嶽母楊先生也找了,葉景依是最後一小我選,如果她也回絕了,那方員外也冇體例了,隻能讓兩個女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