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頭啊,這一起的冇少讓你操心,現在有了安生的處所,這今後有個啥的,你儘管開口!”阿牛嬸兒一邊抹淚,一邊拉著司徒嫣唸叨。
大郎幾人也在想著苦衷,反是李阿牛和李四倒聊的高興,比起司徒嫣這個穿越的,這二人纔是真正的背井離鄉,現在總算有了安設的處所,對於他們來講,更多的是珍惜和歡樂。
第二天一早,天剛見亮,司徒嫣就已經起家,先吃了早餐,這才和李大郎、李阿牛、李4、亮子五人一起趕著驢車出了城,連著走了三個村莊,都冇選到合適的。
李大郎有些擔憂,人也冇了精力,打尖兒吃午餐的時候,司徒嫣才得了空兒安慰了幾句,“大哥彆擔憂,這河南縣城南門這邊有十多個村莊,這三個不可,俺們再找彆的,總會碰到合適的。”
“大哥也彆將這事兒放在心上,這林子大了,啥鳥冇有,和那種人嘔氣,犯不上的。如果大哥擔憂,俺們就找個冇有村正的村莊安家,這邊兒剛打過仗,鐵定能找到!”司徒嫣這話,倒讓李大郎多了絲信心,歇了有半個多時候,幾人這才趕著驢車上路。
吃過午餐,司徒嫣倒冇拘著李大郎他們,任其上街去看看。河南縣城雖經曆了一場攻城戰,可城牆未毀,坊市還在,除了街上多了些巡防兵丁,倒看不出這裡曾經曆過一場大戰。
此次司徒嫣直接住進了河南縣城最大的堆棧,也是但願吳謹能派人來尋的到她。先在堆棧外做了標記,這纔要了三間劣等客房,雖是劣等房也比普通的堆棧住的舒暢。
回到堆棧,將本身探聽到的跟三兄弟和幾位嬸子說了一下,一屋子的人都歡樂得直墮淚。
楊族長已年近七十,幼時也曾讀過書識得字,人很隨和,見司徒嫣幾人辭吐不凡,態度誠心,也得知如果他同意,村莊裡一下子就多了四戶人家,近十五人,內心也非常歡暢。
“村莊裡不是有冇有人住的屋子嗎,俺們拾掇一下,也能姑息?”
以是司徒嫣並冇有探聽到吳謹和吳德的任何動靜,她也幾次想混進縣衙,試著從吳軍兵丁那邊探聽到些動靜,都冇尋到機遇。見天氣已晚,怕李大郎幾人等的焦急,就先回了堆棧。
實在是這縣令不知,要說四書五經,李大郎還真冇如何讀過,但是司徒嫣在這避禍的路上冇少和他們舉例講授,倒是比讀死書讓人記得更牢些。
這縣令也是方纔上任,胃口並不是很大,一錠十兩的銀元寶,已經比他料想的還多了些,當然歡暢的把事兒辦了,“本官這就給李智登入‘籍賬’,等‘小案比’時再逐級上報給吏部。等會兒由師爺將村正的職責說與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