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幾個都點頭同意。司徒嫣又叮嚀三郎和四郎幾句,“明天去縣學時,夫子必然會問三哥和四哥都學過些甚麼,哥哥們隻要說學了《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和《弟子規》就好,至於俺之前教你們的《笠翁對韻》和《孫子兵法》中的《始計篇》就不要和夫子提起了。”
“叔此次去縣裡,不要去找縣丞,隻找縣令,縣令大人廉潔,你把村裡的環境跟縣令好好說說,他必然會同意的,不然本年的賦稅交不上,他一樣冇了功勞,俺傳聞本年但是這縣令在這任上的最後一年,如果考成為劣等,想升官都難。”司徒嫣早就想好了,需求走後門時天然要去找縣丞,可如果有合法來由的時候,就不能再去找阿誰見財起意的縣丞,而是要找阿誰為民著想的縣令方可。
四郎倒冇啥想頭,如果哥哥們去,他就去,如果哥哥們不去,他也不去。
第二天一早,退役的村民就聚到了村口,當然是一個都很多,村正內心有了主張,看著村民們也來的劃一,高歡暢興的將人都送到了縣上,遵循司徒嫣說的去找了縣令,將禮奉上也講了村裡的事兒,縣令實在也有這個心機,一是為了本身的考成,二是真的為這些村民著想,客歲大旱,本年也不知會是個啥收成,如果把人都圈在役上,地就得荒了,這冇了收成績算隻剩下老弱婦孺,也少不得要鬨上一鬨的。趁著李家村村正來討情,天然就應下了。
“哎喲,這但是功德兒的呢,你們先在這兒等著,俺去問問蔣夫子,這縣學裡最有學問的就是蔣夫子了。”王管事也是得了好處,以是特地將縣學裡最有學問的夫子先容給司徒嫣。這也是司徒嫣冇想到的不測之喜。
籌議安妥,司徒嫣開端籌辦拜師要用的“六禮”。實在縣學裡並冇有要肄業生必然要籌辦“六禮”,都是以自家的實際前提,隨便給夫子送些吃喝等東西。可司徒嫣感覺,尊師重道是身為門生必須服膺的,也是但願藉此讓夫子曉得,李家很看重夫子,但願夫子能用心教誨三郎和四郎。
送走了村正,司徒嫣讓李大郎給四叔和亮子家各送去了十張餅子,也算是儘了心。
“這個主張好。”李大郎感覺如許最好,家裡的活兒有人乾,也不消小妹累著,並且他也能夠跟著三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