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戰之豫西北傳奇_第十六章 而今邁步從頭越1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李萬祥他們事情固然都辦成了,但是很不順利。

棉花先需求彈好,這是紡紗的第一步。村裡的周德中就會彈棉花的技術,他家裡大木弓、木槌、鏟頭、木磨盤都是現成的。李萬全和李萬祥把紡車都搬到弟弟的空屋子裡,再用門板搭起一個台子,喊來周德中帶著東西彈棉花。

那當時物價又是多少呢?

手搖紡車的單個部件製作很輕易,難點是需求好好調試整車。敵手搖紡車調試主如果兩個方麵:一是讓它每個活動部件都能順滑轉動,二是讓各部件共同到一起時安穩聯動。一部好的紡車紡出來的棉紗又勻又細,如許的棉紗輕易賣上價,並且紡紗者不輕易受累。

李萬全他們走後,李青林帶著李青奇、衛三丫又悄悄去後山窪去撿桐籽,李青林還是帶了銅絲套子去套兔子。

這些事情在汗青上實在產生過,李青林是曉得的,但是對於這個期間的人來講是不成設想的。現在如果李青林預言能夠產生這些災害,那無異因而大話連篇,誰也不會信的。以是李青林要培養他們對本身的絕對信賴,到時候本身再指導他們如何度過那艱钜日月,他們纔會照做的。

三十年代在北平,一個銅圓可買一根油條,兩個銅圓可買一個芝麻醬燒餅,三十個銅圓可買一斤五花肉!

李青林按照李萬全他們帶返來的皮棉售價、棉紗收買代價並連絡彈棉花的耗損率預算了一下此次紡棉花的利潤。

李青林鑒定此次棉紗需求量大,並且供貨的速率要快。那自家三部紡車必定忙不過來,今後必必要雇仆人手,增加人手就必須加紡車。

李萬祥之前是個木工,他木工技術還不錯,四鄉八裡還算有點名譽。近幾年固然根基不出去做木工活了,但是長年乾的木工活也不是一天兩天就丟得了的。李萬祥家裡一整套木工傢夥事還都清算得好好的,鋸、斧、刨、鑽全磨得雪亮,為了防鏽都上了好幾遍油。

按照民國的經濟質料以及張恨水、魯迅、葉聖陶等文人文章記錄,1927-1937年“黃金十年”期間金融比較穩定,一塊大洋即是十角,一角錢即是二十三個銅圓,也就是一個大洋即是二百三十銅圓。

李青林起床洗漱時,瞥見李萬祥的眼睛紅紅的,不過他的臉上是帶著笑容的。李萬祥昨晚熬了夜,他熬夜的啟事是為了連夜加班做紡車。

李青林聽了事情的顛末,又好氣又好笑:“我說這些人是不是腦筋壞掉了?送窮氣不就是想發財麼?我們買他東西,不就是送錢給他麼?送錢給他他還不要,我看他們一輩子都彆想把窮氣送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