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纔開端給嬰兒沐浴。孩子受涼一哭,不但不犯諱諱,反以為吉利,謂之“響盆”。
拿起秤砣幾比劃,說:“秤砣雖小壓千斤(祝賀小孩長大後在家庭、社會有舉足輕重的職位)。拿起鎖頭三比劃:說:“長大啦,頭緊、腳緊、手緊”。(祝賀小孩長大後慎重、謹慎)。
最後,另有添盆。收生姥姥便拿起棒棰往盆裡一攪,說道:“一攪兩攪連三攪,哥哥領著弟弟跑。七十兒、八十兒、歪毛兒、調皮兒,唏哩呼嚕都來啦!”
本家依尊卑長幼帶頭往盆裡添一小勺淨水,再放一些貨幣,謂之“添盆”。如添的是金銀錁子、硬幣就放在盆裡,如添的是紙幣銀票則放在茶盤裡。彆的,還能夠添些桂元、荔枝、紅棗、花生、栗子之類的喜果。親朋亦隨之遵禮如儀。遇著耗財買臉的真有往盆裡放金銀錁子和“黃白”金飾的。
茵茵的洗三禮,固然她是楊大娘接生的,但是因為楊大娘不懂這些俗禮,也不太愛湊熱烈。以是就交給了靠近的姥姥來主持。
在最早的時候,辦洗三是很龐大的。主家要籌辦好挑臍簪子,圍盆布,金銀騾子,花兒,朵兒,升兒,鬥兒,小鏡子,新梳子,新毛巾,艾葉球,大蔥,薑片等等。還要熬好槐條蒲艾水。
最後用小鏡子往嬰兒屁股上一照,說:“用寶鏡,照照腚,白日拉屎黑下淨”。最風趣的是,把幾朵紙製的石榴花往烘籠兒裡一篩,說道:“梔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兒的……”(祝賀小孩不出或少出天花,冇災冇病地安康生長)。
起首,收生姥姥在產房外廳正麵設上香案,供奉碧霞元君、瓊霄娘娘、雲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目光娘娘等十三位神像。香爐裡盛著小米,當香灰插香用。蠟扡上插一對“小雙包”(祭奠時公用的羊油小紅蠟),下邊壓著黃錢、元寶、千張等全份敬神賦稅。產婦寢室的炕頭上供著“炕公、炕母”的神像,均用三碗至五碗桂花缸爐或油糕作為供品。
一邊洗,一邊唸叨祝詞,甚麼“先洗頭,作貴爵;後洗腰,一輩倒比一輩高;洗洗蛋,作知縣;洗洗溝,做知州”。隨後,用艾葉球兒點著,以生薑片作托,放在嬰兒腦門上,意味性地炙一炙。再給嬰兒梳頭打扮一下,說甚麼“三梳子,兩攏子,長大戴個紅頂子;左描眉,右打鬢,找個媳婦半子準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說話免丟醜。”用雞蛋往嬰兒臉上滾滾,說甚麼“雞蛋滾滾臉,臉似雞蛋皮兒,柳紅似白的,真恰是愛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