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平恭敬道:“字坦之,乃當日離家之時,父親所賜。”
關平連連點頭:“主公想是有事找元化先生商討,我還是不給主公添費事了,這就告彆了。”關平看了半日的草藥,感受頭都大了,這會兒巴不得早點走,因而告彆歸去。
......
清算伏貼,關羽親身送了華佗去醫館,總算又告終一樁苦衷。
“無需多禮。”曹操表示關平起家,“某倒是不知,雲長何時竟有了個這麼大的兒子?”
關平到得廳中,就見關羽早已等待多時:“父親找我何事?”
關羽也不是真的要責備他,隻是有一事需得教他曉得:“常言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凡是不通的,能學則學,不能則避,莫要在理取鬨。行軍兵戈亦是如此,牢記因小失大!可明白?”
便又聽曹操問道:“可有表字?”
“不去!忙著了。”華佗正在氣頭上,誰說話都不好使,愣是把三人晾在一旁。
“跟你說多少次了,草烏同犀角不能放一起!”
“......”
“確如奉孝所言,究竟上不止江南,兗州也是如此。說句不好聽的,即便他日兗州易主,於世家來講也並無太大影響。”關羽說完看向二人,“想來兗州世家也冇少讓主公和奉孝費心吧?”
“另有藜蘆和芍藥......”
關羽帶著人剛進小院,就聞聲華佗氣急廢弛的聲音。
“現在就走!”華佗是盤算主張不想在這待了,說不得關平再來兩次,本身鐵定是要瘋!
二人相視苦笑,這牽著不走打著發展,那裡是一句費心就能說清的?曹操現在光是想想就感覺頭疼:“不提也罷,我們還是先去看看華元化,總不能大老遠請了來反倒把人晾到一邊吧?”
“孩兒明白,謝父親教誨!”
曹操與郭嘉倒是去了集市,美其名曰訪查民情去了。
關羽具言豫州之事。
關平碰了一鼻子灰,有些悻悻,轉頭卻見關羽不知何時已經到了院子裡,眼睛一亮,忙迎了上去:“父親!”
“父親,兒子知錯了,是孩兒不該在理取鬨,明日便去同元化先生賠罪。”關平倒是認錯態度傑出。
“你要那玩意乾甚麼?不能吃不能喝,莫非拿出去炫麼?”
“這是甚麼?你從哪撿來的樹皮?!老夫讓你曬的是杜仲,杜仲!你給我從哪撿回這麼些樹皮來!!!”
“平者,坦也。大丈夫生於人間,唯心胸開闊,無愧於心,如此方得安身。此中深意,坦之不成孤負啊!”曹操對關平倒是非常喜好,思及方纔,“吾等也是要尋華元化,坦之可還要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