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一聽,是都城那頭來信,就讓立秋媳婦從速的把人過來。冇多會兒,立秋媳婦帶出去一個管事打扮的人。嫻一看,是孃舅府上的一個小管事,成日跟在孃舅身邊的。
“呦,那得是啥樣的日子啊?就如許就不錯了。對了,來歲開春,你搬到後院去住吧。你也大了,現在另有丫頭跟著,也該本身伶仃住一個院子了。實在咱家另有好幾個院子閒著呢,來歲的酒,都放到黃家那邊的屋子吧,那頭也閒著呢。”方氏摟著玉嫻,看看女兒那紅潤的小臉,“一晃眼,玉嫻就將近八歲了,快成大女人了。”方氏心中,不免感慨時候飛逝,彷彿明天還在懷裡抱著的女孩,現在已經能幫家裡掙錢了。
“娘,瞧你說的,這算啥啊?你等著,我要讓你過上比現在好百倍的日子。”玉嫻賴在母親懷裡撒嬌。
內裡傳來立秋媳婦的聲音:“太太,內裡來人,說是都城裡送信的,您看是不是讓他出去。”
“還得再帶兩個車伕,一輛馬車不敷用的,得三輛車,另有咱娘那呢。到時候,我們幾個替代著趕車,要不不可。”雲鬆想了一下,說道。“多帶幾件行李,路上會冷,彆凍出弊端來。我看這陣子你給大郎他們也做了很多的衣服,該穿的就穿,咱可不能去給昕弟丟臉。如果冇有太好的料子的,就從速再做兩身。”
“娘,我們不消挑甚麼,小孃舅在都城,啥都有。我們進京以後,再去看看買甚麼就行了,隻要帶夠了錢就行。”玉嫻好笑的看著母親。
冇多會兒,大郎他們幾個,全都過來了。雲鬆跟在孩子們的前麵,也進了屋。“玉嫻娘,我傳聞昕弟要結婚了是嗎?這小子,總算是要結婚了。”說著,就坐到了炕上。
“娘,那我就把雪蛤油也都帶著了,恰好帶去同仁堂,順子應當焦急了。賣了錢,咱也好給孃舅買點好東西。”前陣子,方昀把買人蔘的錢給捎返來了,三十棵人蔘,賣了一萬兩十兩,玉嫻留給了順子兩千兩,畢竟是在他那買的嘛,再說,同仁堂的紅利,另有本身四成呢,還不是本身拿很多。
玉嫻明天哪也冇去,在書房內裡寫她的書這本《隋唐演義》已經寫得差未幾了。玉嫻的字,也磨練的越加成熟了。寫了一陣子,覺到手有些累,就放下筆,出了書房,到前麵去找母親。她現在還是不太風俗身邊有丫頭服侍,常常不帶著她們,本身就跑出去了。推開東屋的門瞥見母親正在那做針線呢“娘,你又在這做這些夏季裡陽光本身就不好,你要把穩眼睛彆把眼睛累壞了。”玉嫻坐在母親的身邊,“我看春梅她們兩個的針線也不錯,另有陳家的媳婦,立秋嫂子,那針線活更好,今後孃就少做些吧,你也該歇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