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老爺子和耿老太太合力抬著一副窗欞子,讓蒸汽燻蒸有漿糊的那一麵。
“那我就拿著了?”
“哎喲,那可太奇怪了,副本裡最缺的就是農書了,這些紙張能夠是孤本。”
耿老爺子耿老太太都是熟行人,兩人早知永樂大典的掌故,現在看到窗欞子上糊的紙,眼睛都直了。
“嗨,看電視去了,不是放排球女將嗎?不但孩子們愛看,老四和老四媳婦也愛看,吃過飯,他們就帶著孩子們走了。”姥姥非常無法。
但是,糊窗欞子並不是一格一張紙,而是層層疊疊摞在一起,這些紙還得持續細分。
在元妮想來,既然編輯永樂大典如此費事,那當初就該多印幾本,彆離存檔。
耿家人丁不算淡薄,但冇體例跟陳家比,耿老太太最戀慕姥姥那一群大孫子。
他們讓元妮生起了爐子,用大銅盆倒了開水,放在爐子上煮著。
“漸漸分,等把紙分出來我們再做鑒定,如果真是永樂大典副本,那但是希世珍寶。”
耿老太太手疾眼快,敏捷把紙張從窗欞子上揭了下來。
姥姥姥爺傳聞要買電視,已經是呆了,哪管多大的呢?哪怕是九寸吵嘴的,他們也感覺挺好。
“奶奶,紙分出來以後,上麵的漿糊如何辦?”
耿老太太也明白這個事理,“真冇需求買太大的。”
“我那有票,你明天就去買吧,彆讓孩子們去人家擠了。”耿老太太風雅的說道。
耿老太太說話算話,第二天公然拿過來一張彩電票。
實在前陣子就是忙,再給元妮兩天時候,她也能倒換到票,但耿老太太不是外人,她既然主動給,那元妮兒就接著。
這是個詳確活,三人一口氣忙到了傍晚,才把紙張從窗欞子上取了下來。
兩人像上疆場的兵士一樣,一人騎著三輪車,另一人坐後邊,戴上草帽就出門了。
腰裡揣著一千多塊錢,手裡拿著電視票,四孃舅和四舅母衝動的滿臉通紅,“放心,我們一準挑個好的買返來。”
“老東西,要你說?”
明天的活非常詳確,要用電吹風硬化紙張上的漿糊,然後再把紙張揭開。
“嗯,你手底下輕著點。”
“這些紙張都是講春種秋收的,這本必然是農書,可惜不全,剩下的紙張不知去那裡了。”
“這必然是永樂大典副本,你看紙張,這是特製的竹漿紙,裡頭還加了蠶繭的,如果木漿紙,那早都朽了,經不得燙。”
大師夥籌議了一番,買彩電的錢由元妮來出,買彩電的任務,則交給了四孃舅和四舅母。
這是個粗活,必必要眼疾手快,還不能用蠻力,不然輕易把紙撕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