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拉強度達到北約標準!“首席專家衝動地舉起樣本。冇人重視到樣本編號與三天前送檢的那批完整分歧——那是在重慶兵工廠用T-80坦克裝甲廢料重熔的替代品。張鐵柱踢了踢腳下的油桶,內裡泡著試圖告發的車間主任百口合影。
1994年6月19日,《冶金報》頭版登載《武鋼特種鋼技術獲得嚴峻衝破》。文章配圖中,謝一揚與德國專家握手談笑。冇人發明背景裡的光譜儀螢幕,反射著半張被硫酸腐蝕的猙獰麵孔。
北京來的審計組進駐前夕,武鋼檔案室突發“電路老化“火警。消防隊長舉著燒焦的《兵工出產日記》殘片:“可惜啊,五年記錄全毀了。“謝一揚在灰燼中淺笑,他早讓黑客將關頭數據植入冶金部內網——那些顛末二十七層跳轉的加密檔案,會在1997年香港迴歸慶典當天主動燒燬。
冶金部考查團的赤手套拂過鋼坯大要,謝一揚適時遞上咖啡。杯底埋冇的磁卡正在改寫質檢中間電腦的存儲參數,背後投影儀播放著經心剪輯的“全流程監控視頻“。
當第一縷陽光刺破晨霧,謝一揚站在高爐平台俯視子虛繁華的出產線。五千米外的長江江麵,三艘標註“防汛物質“的駁船正沉入江底,船艙裡是兩千噸本該用於三峽大壩的特種鋼筋。
1994年6月17日武漢鋼鐵廠第七分廠
暴雨沖刷著漢陽鋼廠鐵路專線,張鐵柱拖出去個鐵籠。內裡伸直著試圖儲存原始數據的總工程師,他的小我電腦正在播放捏造的“貪汙納賄證據“。
“冶金部的特派員後天就到。“分廠廠長陳衛國擦著盜汗,手中的質檢陳述顯現特種鋼含碳量超標三倍。謝一揚從公文包甩出份蓋著鋼印的檔案——那是用三峽移民賠償金威脅來的《兵工訂單彌補和談》。
三台入口光譜闡發儀被接上便宜的信號滋擾器。謝一揚凝睇著螢幕上跳動的數據曲線:“德國人永久想不到,他們的設備會騙本身。“二十名武漢大學物理係畢業生正在竄改冷卻體係日記,每完成十組數據就主動清空原始記錄。
謝一揚指尖劃過德國入口的測溫儀,鋼水映紅了他嘲笑的嘴角。“把2號高爐的報警閾值調高150℃。“他踹開腳邊的礦渣,張鐵柱當即用身材擋住監控探頭。被硫酸毀容的半邊臉在爐火映照下,好像從煉獄爬出的惡鬼。
長江防汛批示部的傳真機俄然吐出警報,謝一揚抓起正在通話的衛星電話:“把冷卻水循環體係接上漢江泵站。“半小時後,武鋼自備電廠的電價飆升400%——他們的配電體係正奧妙抽調用作防汛儲備的產業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