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總,珠海港4號堆棧的‘自燃變亂’已經登報,但軍委技術部的人還在查鈾235的泉源。”趙明低聲彙報,袖口沾著漢正街磁帶庫房的灰塵。他遞過一份加密傳真,上麵是猶太財團艾伯特的親筆署名——150億專項債的兜底和談,附加條目用德文標註“GX-2000專利獨占受權”。
謝一揚嘲笑一聲,抓起桌麵的蘇聯軍器箱封條。這枚印著林誌強1990年私運批號的鐵皮,現在成了燙手山芋。昨夜光穀嘗試室的爆炸聲猶在耳邊,林振華“突發心臟病”的訊息稿還壓在長江日報總編的抽屜裡,可真正要命的是軍委破解的磁卡數據裡,那組與浦東地基核廢料混凝土符合的座標。
暴雨持續到傍晚。謝一揚被押上警車時,透過車窗瞥見周明遠的秘書正與國安局長密談。遠處長江日報大廈的LED屏俄然切換畫麵,光穀嘗試室“不測火警”的訊息下轉動著最新快訊:央行宣佈建立專項小組,徹查150億債務違規兜底題目。
喜好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師保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1994年3月3日淩晨,武漢東湖賓館的集會廳燈火透明。謝一揚指尖敲擊著桌麵,麵前攤開的《群眾日報》特刊校樣上,“三峽工程鋼材質量獲國際認證”的題目被紅筆圈出,中間是鄭國棟親筆講明的質疑函覆印件。窗外暴雨滂湃,玻璃上蜿蜒的水痕像極了浦東地塊輻射檢測陳述上飆升的折線圖。
“讓周明遠的人立即去南巡組駐地。”他撕碎傳真,碎紙屑飄進咖啡杯,“就說我們發明鄭國棟的半子用三峽移民款在澳門洗碼,流水賬藏在浦東2號地塊的混凝土樣本裡。”
上午九點,南巡組臨時辦公室。鄭國棟將輻射檢測陳述拍在桌上:“謝總,浦東2號地塊的鈾235濃度超標200倍,你籌算用多少份《群眾日報》來袒護?”他身後螢幕播放著珠海港爆炸現場,消防員從廢墟拖出標著“三峽扶植”的鋼筋時,蓋革計數器收回刺耳警報。
“迴旋鏢要砸到本身頭上了……”謝一揚攥緊照片。當年他借南巡東風炒高地盤時,毫不會想到四年後,那些填進地基的核廢料和軍器殘骸,會成為鄭國棟刺向本身咽喉的刀。
他不曉得的是,謝一揚在審判室水泥地上,正用指甲刻著漢正街庫房的座標。那邊埋著林振華臨終前調包的微縮膠片——真正的圖紙,藏在1990年第一批私運磁帶的防潮夾層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