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車,去鄭國棟家。“謝一揚從抽屜取出一支鋼筆式注射器,查抄內裡的透明液體,“告訴武漢大學,明天水利學院的嘗試室要'電路查驗'。“
“甚麼報導?“張主編頭也不回,“明天頭條是香港迴歸倒計時專題,彆瞎扯。“
“更費事的是這個。“張鐵柱的機器手指劃過螢幕,調出一組照片,“他拍到了導流底孔的裂縫,另有混凝土骨料分離的證據。“
“你要我做甚麼?“鄭國棟終究寂然坐下。
“老闆,剛收到三峽那邊的數據。“張鐵柱悄無聲氣地呈現在他身後,“實際位移已經達到41毫米。“
上午8點整,《南邊日報》編輯部。
謝一揚掐滅雪茄,鉑金袖釦在黑暗中閃過一道寒光:“告訴'暗影'小組,啟動'媒體淨化'預案。“
張鐵柱的機器眼紅光驟亮:“需求物理乾預嗎?“
“兩年零三個月。“謝一揚精確報出數字,“恰好趕上1997年香港迴歸獻禮。“
謝一揚站在落地窗前,指尖的雪茄在黑暗中明滅不定。窗外,長江像一條玄色的巨蟒,蜿蜒穿過甜睡的都會。他的目光鎖定在遠處那片燈火透明的工地——三峽大壩施工現場。
方靜彷彿有些不測:“但有傳言說大壩呈現嚴峻位移...“
鄭國棟的手開端不受節製地顫抖,墨水從鋼筆尖滴落,在支票上暈開一朵藍色的花。
鄭國棟戴上老花鏡,快速瀏覽檔案內容。越看他的眉頭皺得越緊:“這底子是對付!灌漿加固治本不治本,並且施工週期起碼需求——“
“已經安排車禍。“張鐵柱調出平板電腦,顯現著《武漢晨報》記者發來的現場照片——一輛電動車倒在血泊中,“肇事司機是酒駕,血液酒精含量280。“
“張主任!“小林叫住倉促走過的值班主編,“昨晚那篇三峽大壩的報導...“
保險櫃門無聲滑開,暴露十幾部分歧型號的衛星電話。謝一揚取出標著“7號“的紅色電話,撥通了一個五位數的短號。
“先禮後兵。“謝一揚走向辦公室角落的保險櫃,輸入指紋和虹膜考證,“讓黑客把告發內容替代成王菲和竇唯的緋聞,紙質版全數燒燬。“
“能夠,或許,大抵。“謝一揚不耐煩地打斷他,“科學不就是要大膽假定,謹慎求證嗎?“他從公文包取出一份檔案,“這是國務院特批的彌補加固計劃,預算2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