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香格裡拉大旅店,頂層套房。
“1988年的藍色墨水,1989年的紅色印油...“張鐵柱如數家珍地報著,“另有打算局公用的裝訂線,都是從檔案室原件上取樣複製的。“
“他今早飛回北京了。“張鐵柱調出一段監控視頻,“機場安檢時,他的行李箱裡多了個檀木盒子。“
“謝總,能采訪您一下嗎?“《浦東日報》的女記者擠過來,話筒幾近戳到他臉上,“有傳言說這塊地是產業用地,您拍下後籌算...“
第一節評價戲法
“周叔那邊如何說?“謝一揚從內袋取出一支古巴雪茄,卻冇有撲滅。
謝一揚眯起眼睛。視頻放大後清楚顯現,阿誰盒子裡裝著一方古硯——恰是上週他從某位保藏家手裡以80萬買下的明朝珍品。
“已經安排好了。“謝一揚整了整領帶,“他兒子在澳洲的學費,這個月又該交了。“
房間裡的氛圍刹時凝固。禿頂男人的喉結高低轉動,額頭上的汗珠在空調冷風中仍然不竭排泄。
“地下水位。“謝一揚俄然回身,鏡片後的眼睛冷得像冰,“1990年的地質勘察陳述顯現,那塊地上麵有三條暗河。“他走到茶幾前,手指導在陳述某一行,“這個不改,打算局的專家一眼就能看出來。“
“謝總,恭喜啊!“一個滿臉油光的開辟商湊過來,“這塊地轉手就能賺兩個億吧?“
張鐵柱點頭,從腳邊提起一個銀色金屬箱。翻開後,內裡整齊擺列著十二個小玻璃瓶,每個瓶子裡裝著分歧色彩的液體。
“調任貴州省國土廳了。“謝一揚安靜地接話,“我通過合法渠道聯絡到他,馬局長很共同地寫了環境申明。“他指著檔案上的某段筆墨,“這裡明白提到,1990年因為浦東開辟初期的混亂,部分檔案存在編號龐雜的環境。“
窗外一道閃電劈過,照亮了謝一揚半邊臉龐。他的瞳孔裡倒映著圖紙上那片標註為“產業倉儲用地“的地區,但在他的腦海中,那邊已經聳峙起三十八層的豪華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