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海的手開端顫栗,照片在他指間嘩嘩作響。套房裡的溫度彷彿俄然降落了十度。
“另有,“謝一揚走向套房寢室,“下一批貨的添補物換成粉碎化纖,羽絨比例降到10%。“
謝一揚不慌不忙地站起家,清算了一下西裝領口:“局長先生,恐怕您搞錯了一件事。“他從內袋取出一張名片,“'滿洲裡邊貿生長有限公司'纔是這批貨的出口商,而這家公司明天已經申請停業清理。“
趙德海嚥了口唾沫,他曉得“措置掉“是甚麼意義——那些工人會被塞上一輛開往西伯利亞的貨車,在零下四十度的酷寒中自生自滅。
“不消了,“他俄然回身,“奉告伊萬諾夫,下一批貨我們接管30%定金,但代價進步20%。“
闤闠大門開啟的刹時,人群如潮流般湧入。謝一揚站在二樓扶手邊,看著那些俄羅斯婦女猖獗搶購的場景,嘴角勾起一抹嘲笑。
“謝總,我...我這就給伊萬諾夫打電話,讓他補足定金...“趙德海的聲音帶著哭腔。
市場總監王磊舉手:“謝總,產品格量方麵...“
謝一揚對勁地掛斷電話。那些蓋著紅章的質檢陳述是他花大代價從質監局買來的,充足以假亂真。就算有消耗者讚揚,也查不到揚帆個人頭上——統統出口檔案用的都是殼公司“滿洲裡邊貿生長有限公司“的名義。
至於那數萬名被騙的俄羅斯消耗者?他們隻能抱著鑽絨的“羽絨服“,在零下三十度的西伯利亞北風中謾罵“中國製造“。而謝一揚,早已將四百萬美圓利潤通過澳門賭場洗白,轉入開曼群島的離岸賬戶。
1991年11月10日,揚帆大廈集會室
“老闆,伊萬諾夫被拘繫了。“機器臂保鑣低聲彙報,“他的堆棧被查封,喪失超越兩億盧布。“
謝一揚掃了一眼題目——《中國劣質羽絨服害苦俄羅斯消耗者》,文中將“滿洲裡邊貿生長有限公司“罵得狗血淋頭,卻隻字未提揚帆個人。
“讓他自生自滅。“謝一揚拉開車門,“對了,聯絡《莫斯科晚報》,發一篇'中國無良商家坑害俄羅斯消耗者'的報導,重點攻訐那家已經'停業'的邊貿公司。“
謝一揚點點頭。那篇所謂的“測評文章“是他花五千美圓打通的,用來營建“長江服飾“的高階形象。而實際上,這批售價8000盧布(約合當時300美圓)的羽絨服,本錢不到20美圓。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天下裡,謝一揚早已參透一個真諦:知己,是販子最高貴的豪侈品。而他,從不做虧蝕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