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9月28日,揚帆大廈集會室
周鴻禕的茶杯“咣噹“一聲掉在地上:“謝總請講。“
林振華的手猛地一抖,老花鏡滑落到鼻尖。他當然明白這是威脅,但更讓他驚駭的是謝一揚的諜報收集——連他兒子偷偷去賭場都曉得。
“林院長,考慮得如何了?“謝一揚將一份條約推向劈麵白髮蒼蒼的老傳授,“每年兩千萬科研經費,隻要一個排他和談。“
1991年9月25日,武漢銀河機場
程誌明如墜冰窟。阿誰硬盤他從未見過。
黑衣人嘲笑一聲,從李工行李箱夾層摸出一個硬盤:“那這是甚麼?長飛光纖的工藝參數?“
1991年9月30日,武漢中級群眾法院
新任院長周鴻禕戰戰兢兢地給謝一揚倒茶,手抖得茶水灑了一半。他的任命檔案墨跡未乾,而謝一揚就坐在劈麵,手裡把玩著一枚院長印章。
“謝總放心。“狀師神采慘白,“我會建議當事人接管調劑。“
具名時,周鴻禕的手穩得出奇。他曉得,從明天起,武漢郵科院改姓謝了。
“老闆,剛收到動靜。“張鐵柱俄然開口,“林振華遞交了辭職陳述。“
周鴻禕掃了眼條約細則——這哪是事情站,的確是技術仆從工廠。但他想起前任林院長的了局,又想起謝一揚承諾的“科研經費“,終究拿起了鋼筆。
“老闆,要措置那五小我嗎?“張鐵柱問。
“上海貝爾那邊甚麼反應?“
程誌明不竭轉頭張望,彷彿身後有看不見的追兵。他攥著登機牌的手心滿是汗水,上海貝爾的offer就藏在貼身口袋裡,三倍薪資外加住房補助。
當天下午,謝一揚收到人事部陳述:郵科院87名科研職員全數簽訂了《保密承諾書》,有五人主動上交了獵頭公司聯絡體例。
“謝總,這...這分歧端方啊。“林振華的聲音有些發顫,“科研職員活動是普通征象...“
而謝一揚,恰是這座樊籠的設想師,也是獨一的鑰匙保管人。
“我簽。“老傳授終究低下頭,在和談上簽下名字,筆跡歪歪扭扭像條病篤的蚯蚓。
一聲厲喝如驚雷炸響。程誌明轉頭,瞥見六個穿黑西裝的男人快步走來,為首的亮出警官證:“武漢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請共同調查技術保密案。“
旁聽席最後一排,謝一揚悄悄坐著,指尖轉動著一枚U盤。那邊有程誌明與上海貝爾來往的全數郵件——當然都是張鐵柱捏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