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日出前。”他盯著後視鏡裡垂垂生硬的“人形雕塑”,輕聲說,“我要看到‘揚帆牌光刻膠’的質檢陳述,蓋著FDA認證章的那種。”
謝一揚直接按下車窗,將電話扔進湖裡。
“老闆,北京的電話!”張鐵柱遞過衛星電話,機器眼猖獗閃動,“周書記說國際原子能機構要求調查……”
——
上午九點十五分,東湖漁村
“鈾238含量89.7%,雜質主如果銫137和鍶90。”工程師的聲音在顫抖,“這、這東西做光刻膠會要性命……”
“大要劑量每小時800倫琴,充足讓淺顯人半小時內斃命。”老者推了推眼鏡,“但如果能提純出二氧化鈾……”
穿黑西裝的打手們一擁而上,卻在靠近老王的刹時個人僵住——白叟手裡攥著條剛撈起的鯉魚,魚鰓處竟長著三隻畸形眼睛,正詭異地轉動著。
深夜十一點零九分,東湖禁區核心區
淩晨四點十七分,謝一揚站在長飛光纖廠區的屋頂,手裡捏著一份剛從美國商務部傳真過來的檔案。夜風捲著紙張嘩啦作響,上麵鮮紅的“ENTITY LIST”(實體清單)字樣在月光下刺得人眼睛發疼。
輪胎碾過鑒戒線時,東湖深處傳來一聲悶響,像是有甚麼龐大的東西在輻射水底伸開了眼睛。
他俄然嘲笑一聲,將檔案撕成碎片,揚手一拋。紙屑如雪片般飄向湖麵,卻在打仗水麵的刹時“嗤”地冒出一縷白煙,消逝得無影無蹤。
下午三點四十七分,地下精煉車間
1991年7月21日,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辟區。
“純度多少?”
徽章下沉的軌跡上,無數畸形魚苗爭相啃噬,魚鱗折射出鈾玻璃般的幽光。
——
謝一揚摘上麵罩,暴露個血腥的淺笑:“給紐約時報的安德森先生送份禮品——把他調查緬甸童工的質料和東湖輻射數據打包,寄給美國環保署。”
“憑甚麼讓我們搬?!”漁民老王掄起板凳砸向拆遷辦的吉普車,玻璃碎片濺了一地,“祖祖輩輩活在這兒,湖裡魚死了關我們屁事!”
厚重的鉛門緩緩開啟,劈麵而來的是一股稠濁著金屬鏽蝕和化學試劑的刺鼻氣味。謝一揚眯起眼,適應著暗淡的紅色應急燈光。嘗試室中心,三根鏽跡斑斑的金屬圓柱體浸泡在透明液體中,大要貼著的輻射警告標記已經退色。
“美國佬覺得斷了光刻膠,就能掐死中國光纖?”謝一揚回身,大步走向電梯,“去核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