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阿皎疇昔服侍的時候,蕭珩看著她脖頸上的劃痕,開口問道:“如何回事?”
阿皎眨了眨眼,有些不大明白,翕唇迷惑道:“世子爺?”
思忖半晌,阿皎發起道:“六女人如果不喜好這些金飾,明兒能夠帶著這些去琳琅館換。如許豈不是更好?”說著,她又抬眼細細打量了麵前男人的神采。
阿皎也當世子爺不過是隨便問問罷了。可早晨她替世子爺鋪床的時候,卻見他從榻邊的抽屜裡拿出一個小瓷瓶,恰是世子爺捱了一藤鞭,老太太特地讓林姑姑送來的那瓶藥膏。阿皎冇敢去接,本身這劃痕不過淺淺一道,犯不著用這麼好的藥膏。
蕭珩聽了冇說話。
下午則是跟著世子爺去了書房,在一旁服侍著。不過此次世子爺卻冇有讓她傻愣著,而是遞給了她一本《秦懋庸紀行》,讓她鈔繕。
認當真真瞧了以後,纔不吝誇獎道:“字寫得不錯。”他曉得她做事一貫儘己所能做到最好,並且生來聰明,彆人話三天學的東西,她一天就能學會。
聽到拍門的聲音,阿皎從速將珊瑚手釧放進小匣子,起家去開門。瞧見是快意,阿皎才客客氣氣的行了禮,“快意姑姑。”
三今後便是世子爺那外甥女的滿月宴,世子爺當然要去的。這些日子,阿皎也風俗了世子爺出門帶上她,眼下聽了也不過是點了點頭,道:“嗯,奴婢曉得了。”
看著小女人因鎮靜而晶亮的眸子,蕭珩卻用心問道:“如何?不會寫字?”
阿皎摸著珊瑚手釧,彎唇笑了笑。
阿皎夙來脾氣好,卻也不是任人欺負的。
阿皎捧著紀行坐到窗邊的黃花梨楠木小桌旁,籌辦好了筆墨紙硯,認當真真的謄抄起來。她一邊看一邊抄,寫得格外當真。至於她的字,寫得一手標緻的簪花小楷,冇甚麼可挑的。在半錦堂的時候,老太太就常常讓她抄佛經,幾年下來,她的字自是長進很多。
阿皎這些天一向活著子爺的身邊服侍,連世子爺身邊的小廝竹笙也對她客客氣氣的。
如此話不投機,阿皎也冇法再講下去。可這匣子裡的金飾但是值整整兩百兩銀子,都能買二十個她了。隻是――她見世子爺麵色更加丟臉,內心也有些發忪。她曉得這大戶人家的公子個個都是要麵子的,她不收,就是不給他麵子。本來她還覺得世子爺同彆的世家公子不一樣,可到底是從小養尊處優的,骨子裡的風俗還是改不掉的。
阿皎坐在榻邊,稍稍敞開衣領,謹慎翼翼翻開小瓷瓶,倒出一些藥膏來。這藥膏晶瑩剔透,味道非常好聞。隻是她曉得這藥膏金貴,以是也不敢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