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大明_第一章 督廣西(二十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興安笑著應道:“爺爺說得是,畢竟這年紀,就做到三品,朝廷也算對得起丁容城了。”

大明第一師嚴格來講,就算參戰軍隊也連新訓都冇完成,以是架構都冇搭起來;不過比方丁君玥現時身上也是有著廣西承宣佈政使司衙門的從七品都事職務,一樣也是授了從仕郎的,大抵是有著丁如玉的先例,雖是女兒身,倒也是冇如何難堪——當時為了懇丁或人總督廣西的時節,景帝連恩科都敢開了,彆說這等從七品的職勳。

至於信奉的力量,就更不要提了,這年初武將還冇有如明末普通的卑賤,但被稱為赤佬的軍戶,絕對是社會的底層,比起普通布衣都不如。這年代,“民可使由之不成使知之”都被解讀為“民可使由之,不成使知之”了,提甚麼信奉?連為甚麼而戰,都不成使知之,絕大多數的軍隊,歸正將領就叫兵士死戰就是了。

方纔在與於謙商討之時,厥後又加了一句:總理衙門要務沉重,該員不得擅離治所。也就是變相把丁一禁足在懷集地界了。“爺爺,何不把容城……”興安在於謙走後,再次提出了這個題目,不過這一次和剛纔建議景帝向文臣讓步是分歧的,他是問為甚麼不直接把丁一消弭兵權然後解押入京問罪?畢竟丁或人是南宮那位的舊臣……不,舊友!

究竟上,那些入社的人,或者是有些混渾沌沌,但也不是完整的順從,如果跟他們講甚麼主義,約莫是聽不懂的,但十三道金牌召回嶽飛的故事,大師都是曉得的,茶餘飯後消遣前人,說說若當年嶽爺爺不聽昏君的話,便如何、如何,也是常有的事。

總之,嶽爺爺是忠臣,宋高宗是昏君,大夥都這麼認定的了。

至於吳全義、肥球等人,也是一樣掛了職銜的,以是這回宣旨,要派人通傳過來,也不算過份,畢竟都是大明吏部發了告身文書的官,隨聖旨而來兵部公文,也有要求這些官員都參加。

而如果把湧入懷集工廠、礦場的蒼梧縣、藤縣、岑溪、容縣諸地丁壯一併算上,再動員上三萬人都不成題目。那些報名參軍不得的丁壯,被丁一培訓了以後,回到工廠、礦場裡做工,也生長了很多忠義社的成員,這個名為“忠義社”的半公開構造,入社宣誓第一句就是:民為上、社稷次之、君為輕。若嶽武穆以此為道,則中原無亡國百年之恥!

身處廣西的丁一,在收到旨意的時候,是初夏的時節。

丁一絕對冇有想到,景帝和於謙會才幾個月就變卦,要換人來督廣西。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