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_第154章 圓月海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行裡的人都曉得,凡“海碰子”紮深水,都要破一次鼻子,但今後以後也就再不會破了。這就象考畢業證似的,一勞永逸。

他說扇貝這玩意最不耐熱,夏秋時要去深水區避暑,直到入冬水冷了,扇貝纔會往淺水區回遷。

他說遼東半島有曲曲彎彎的海岸線,有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海灣,但不必然每個海灣都有貨。因為地質的不同,各個海灣也各有本身的特產。

第一,就是人碰海要有標準,不能貪財,曉得棄取,對風險要有精確衡量。

早上五點來鐘趕到這裡後,“老刀魚”就先藉著麵前這副氣象,給洪衍武和陳力泉上了一堂有關海灘的知識課。

普通來講,一個“海碰子”足以掃蕩一個足球場那麼大的地區,是以完整能夠判定,這裡已經叫“海碰子”們紮了個底朝天。淺海區裡的東西毫不會太多,也就深海區裡能有點希冀。

不過,“老刀魚”畢竟是“老刀魚”,在這件事上他竟然也有本身的獨門訣竅。

因為這個季候的扇貝是搬家新地,與礁石根本連接不牢,凡是環境下,扇貝隻需悄悄一揪就下來。另有些時候,扇貝翱翔落點不太精確,常常式微在礁石上,而是落在了礁石叢間泥沙地上,這類環境,也可輕鬆垂手撿起。

比如說過分傷害的礁洞,就不要冒然去鑽。有海流子和離岸太遠的深水海疆,也不要以身犯險。哪怕內裡的貨再厚,該放棄的時候也要捨得放棄。

對洪衍武和陳力泉的潛水本領,“老刀魚”當然充滿信心,以是“運氣”的技能他就冇有再說,有關潛水,獨一慎重警告他們的,是幾條在海底包管安然的防備辦法。

這時,“老刀魚”先單獨探了下海底深度,發明大抵是“五庹水”八(九)米擺佈,內心就有了底。比及再回到海麵上,他便開端給洪衍武和陳力泉先容起扇貝的習性和撈捕體例來。

可不管碰到哪一種環境,水鏡當時都不能摘下來,必然要對峙憋氣,敏捷浮出水麵。這是因為水下的壓力大,冇有了水鏡更輕易嗆水。

因而此時現在,洪衍武他們便全都裝上了啞巴,杜口不言,統統都任由“老刀魚”出麵來對付。

在他們的同心合力下,很快,柴火棍就拾來了一大堆,帶來的東西也順次逐步地安設好了。而到了太陽初升後不久,完整迎來“枯潮底”(行話,指退潮最大程度)的時候,海灘上已經又增加了一個新搭起來的大大柴火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