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嵬名令公帶領殘部奔回覆興府,衝開圍城的蒙軍,城內兵馬殺出策應,將奔逃回的將士們迎進城內。
李哯惶恐不安,拿不定主張,調集群臣商討。文武百官們眾說紛繁,定見不一,此中以右丞相高良惠為首的一部分官員死力主戰。高良惠是西夏一代名將高逸的兒子,高逸與蒙兵力戰而死,高良惠對蒙古深懷刻骨仇恨。
攜雲握雨:成語,出自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意義是指男女歡合。
起首,複興府護城河濠寬水深,引入了黃河支流,一分為二,沿城牆環抱流過,水流湍急,填埋護城河就非常困難。其次,攻城用的首要東西——拋石機和巨弩等,因為能夠架設的位置離城牆較遠,加上覆興府城牆遠比普通城池的高大堅毅,能夠形成的粉碎非常有限。再者,守城的軍民實在太多,高良惠身先士卒,親身坐鎮批示,軍民士氣高漲,蒙軍每次度過護城河,靠近城牆的時候,城上的滾木、石頭和弩箭就如雨點般傾瀉下來,蒙軍傷亡慘痛。而護城河與城牆之間的間隔空間較小,挖隧道或者堆土坡很輕易被居高臨下的守城軍民發明,常常用蘸滿烈火油的弓箭射擊,使得蒙軍不得不半途而廢。
為了彌補本身糧草,做好耐久戰的籌辦,成吉思汗決定留下窩闊台、也遂皇後等人持續圍攻複興府,本身帶拖雷、劉仲祿、耶律楚材等人率五萬兵馬前去攻打夏國餘下的西寧州、湟州、廓州等地。而這些城池的守軍有部分都被征調到複興府援助,以是兵力有限,難以抵擋蒙軍的打擊。成吉思汗未費多少周折,就將這些城池一一拿下,將城內糧草打劫一空。
此次察罕前來向成吉思汗請旨,就是見蒙軍攻打複興府已近半年,兩邊均耗損極大,如若對峙下去,極能夠導致兩敗俱傷。加上,察罕畢竟是大夏國人,不忍見本家人蒙受血光之災,故前來要求成吉思汗委派本身做特使,前去複興府勸降。
高良惠雖說是一員文官,但頗具祖父和父親的忠烈遺風,身懷錚錚鐵骨。高良惠等人以為,奴顏婢膝,苟延殘喘不該是堂堂大夏所為,即便戰死,也應落得千古留名,死的莊嚴!何況,城內軍民數倍於敵,城牆堅毅,給養充沛,儘可與蒙軍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