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_第167章 番外十六太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但是這位皇太子,脾氣卻與其父其祖迥但是異。

但太子必定是個例外。

因為是首輔,以是身上掛了東宮徒弟的名頭,但實際上,唐泛困於公事,真正能教誨太子的時候卻很少。

或者說,他更合適一個普通孩子的脾氣,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充滿獵奇心,想要去嘗試。

一個好的天子足以影響一個期間的民風。

天子又好氣又好笑,直接給他腦袋來了一下:“半個時候的課,半個時候的妙聞,元輔百忙當中抽暇給你講課,你覺得人家專門在東宮司職,十二個時候都圍著你轉呢”

物極必反,逼迫狠了,恐怕隻會讓太子反生出逆反心機,到處跟臣子對著乾罷

當滿朝官員都還沉浸在如何教誨太子成為一代明君的好夢當中時,唐泛已經看出了這一點。

因為皇室子嗣淡薄,眾臣一開端還很焦急,勸天子要開枝散葉,為大明江山著相,天子普通不與大臣爭論,在這件事上卻寸步不讓,加上內閣也冇有表態,嚷得最凶的僅是幾個言官,久而久之大師也就消停了,冇再對天子多生兒子抱有等候,重視力轉而放到培養太子身上。

這一點連天子都得承認。

或許是因為小時候的盤曲經曆,使得天子對兒子愛若珍寶,不捨得他受一丁點委曲,再加上太子不但是嫡宗子,還是帝後獨一的孩子,更加被寄予厚望,以是太子的確是在萬眾諦視之下生長起來的。

十歲的小太子撅起嘴巴:“那父皇能夠讓元輔專門給我講課,您再彆的找人打理朝政嘛”

對一個愛玩愛動且很難靜得下心去學習甚麼經義的人,讓他坐在那邊背誦四書五經,給他講古聖先賢,明顯是行不通的,但東宮教誨本來就有牢固的形式和標準。

比方說他曉得天子偷偷帶太子出宮的事情以後,並冇有像其彆人那樣苦苦勸諫,反倒甚麼也冇說,乃至成心偶然地提及都城某某處有雜耍的,某某處又有窮戶窟,太子一開端還不得其解,厥後問了父親,才曉得唐泛是彆有苦處。

小太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內心有些憂?:這不明顯是在說好玩的事情麼,如何父皇最後又繞到嚴厲的大事上了

固然孔夫子說過因材施教,但如果真有人將太子帶到宮外去玩,估計第二天就能被彈劾到辭職,唐泛即使貴為首輔,也難逃其咎。

唐泛很明白這一點,以是固然很忙,但他還是抽出時候,為指導太子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太子喔了一聲:“我曉得了,您怕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