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尾,鑒於蘇軍大肆南下已成定局,滿洲和朝鮮全都岌岌可危,日軍大本營躊躇再三,不得不從關內疆場持續抽調兵力,為此不吝放棄山東與河北的大片占據區……這些一肚子怨氣和仇恨的第六師團官兵,又受命持續撤到北京休整,籌辦在彌補了兵員和軍器以後,就投入北方抗擊蘇俄赤軍的戰役當中。
“……太君!太君不要啊!我但是大大的良民――啊――”
當日下午,駐港英軍向維多利亞灣北岸的工農赤軍派出乞降使者,傍晚,兩邊根基停止了戰役。
緊接著,中心調遣多量特科兵士進駐香港島,整肅和清理各種反反動分子,並且征收各種古玩珍玩和貴金屬資產――顛末這大半年來的多次演練,有關方麵對這一套路流程已經是輕車熟路了。
“……切,還不是一樣的差勁支那人,都應當早早死掉,給崇高的大和民族騰出世存空間!”
“……幺西,滿族的花女人公然比漢族的小腳女人有味道!本老爺明天也要弄個公主來嚐嚐鮮!”
――火箭炮和加農炮從九龍半島策動的日夜炮擊,另有赤軍飛翔隊的幾次轟炸,始終冇能壓垮英國佬的鬥誌。大嶼山島的拉鋸戰也打得冇完冇了。而潛入香港的地下黨構造,一樣冇能在香港島上勝利地策劃叛逆:現在這會兒的香港島上,堆積了從中國各地避禍而來的多量富豪、官紳和大班,乃是全中國階層屬性最為反動的一群人,個個都對赤軍恨得咬牙切齒,戰役決計比英國人還要激烈!香港地下黨前後兩次偷運兵器上島,籌辦構造武裝叛逆……都被這些嗅覺活絡的“階層仇敵”帶著一票狗腿子給粉碎了。
總的來講,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香港街景,給人的感受就是很淺顯,跟這年代的廣州相差不大,乃至遠不如這年初的大上海──不要說甚麼國際會展中間了,從中環到金鐘,連一棟像樣的摩天大樓也冇有。銅鑼灣沿岸也比不得上外洋灘十裡洋場那麼氣度。並且現在在烽火踐踏以後,每家商店都閉門停業。更是顯得冷落破敗。世人看了冇多久,又拍了幾張照片,就感覺非常膩味。轉而聊起了彆的話題。
“……國母宋慶齡呢?”一向在用耳機聽播送的林深河俄然插嘴說,“……我還覺得會讓她管政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