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無敵_小結:寒冷黑暗的歐羅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把歐洲描述成是一個酷寒的處所,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講涓滴不為過。

而更令人煩惱的,則是因為這裡的緯度太高,使得日夜是非竄改狠惡。在夏至日的時候,漠河的氣溫固然清冷,白天卻達19小時以上。到了白天最短的冬至日,又隻能看到四五個小時的太陽,並且光芒很弱。

但究竟上,論氣候和地理前提的宜居程度,歐洲是遠不如東亞的――我們中國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又一次提起西方奇特小說《冰與火之歌》,內裡那位紅袍女巫梅麗珊卓的口頭禪“長夜漫漫,到處險惡;白天光亮,勃勃暢旺。”從某種意義上,這也確切反應了西歐人的季候觀。

總的來講,歐洲大陸在緯度上,團體要比東亞大陸高出一個層級。英、法、德為核心的西歐地區,與東北地區處在同一緯度;而北歐和英國北部的緯度,則已經和西伯利亞拉平了。就連地中海畔的西班牙、意大利、希臘這些南歐地區,也隻是和華北地區的緯度差未幾罷了。

以是說,大師應當明白當代的歐洲人,為甚麼會那麼熱中於跑到地中海邊去曬太陽了吧。

位於北緯53度的“中國北極城”,已經是如此的令人望而生畏,如何看都不是宜居的好處所。那麼歐洲的那些聞名遐邇的汗青名城,緯度又該有多高呢?

正因為夏季和夏季的白天是非竄改如此狠惡,西方人才特彆感覺夏季寶貴。

而到了夏天,環境卻又反了過來,太陽每天在頭上閒逛17、18個小時不下山,大半夜都要還是曬太陽,把人曬得腦筋發昏――在德國,夏氣候溫凡是一到30度,就已經各處有人中暑了,不是日耳曼人的體質嬌弱扛不住熱,實在是要持續不竭地曬上18個小時,再如何安康的人也吃不消啊!

在這裡列舉一些數據:俄國莫斯科,北緯56度;德國柏林,北緯52.5度;英國倫敦,北緯51.5度;法國巴黎,北緯49度。而中國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則位於北緯45度――我們印象當中風景旖旎的花都巴黎,本來比哈爾濱還要靠北啊!而英國的大部分地盤,更是跟西伯利亞一個緯度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