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業的300個常識_254.企業如何繳納所得稅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⑥遵循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國度有關稅收規定的其他扣除項目。

(2)配比原則。即征稅人產生的用度應征用度應配比或應分派的當期申報扣除。征稅人某一征稅年度應申報的可扣除用度不得提早或滯後申報扣除。

計稅體例:

④征稅人用於公益、佈施性的捐贈,在年度應征稅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

征稅人申報的扣除要實在、合法。實在是指能供應證明有關支出確屬已經實際產生的恰當根據;合法是指合適國度稅收規定,其他法規規定與稅收法規規定不分歧的,以稅收法規規定為準。

(9)賄賂等不法支出。

(7)各種援助支出。

(3)對新辦的獨立覈算的處置谘詢業(包含科技、法律、管帳、審計、稅務等谘詢業)、資訊業、技術辦奇蹟的企業或運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所得稅。

征稅人應在月份或者季度結束後15日內,向地點地主管稅務構造報送管帳報表和所得稅申報表,年度結束後45日內,向其地點地主管稅務構造報送管帳決算報表和所得稅申報表。

(5)天然災害或者不測變亂喪失有補償的部分。

(一)征稅人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工具是企業的出產運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包含來源於中國境內和境外的全數所得。出產運營所得是指處置物質出產、交通運輸、商品暢通、勞務辦事以及經國務院、財務主管部分確認的其他營利奇蹟獲得的所得;其他所得是指股息、利錢、房錢、讓渡各種資產、特許權利用費以及停業外收益等所得。

(12)稅收法規有詳細扣除範圍和標準(比例或金額)實際產生的用度超越或高於法定範圍和標準的部分。

(4)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

企業所得稅是國度遵循稅法規定,對在中華群眾共和國境內的企業(除外商投資企業和本國企業)就其出產運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

企業遇有風、火、水、震等嚴峻天然災害,經稅務構造批準,可減征或免征所得稅1年。

(10)因違背法律、行政法規托付的罰款、罰金、滯納金。

除稅收法規另有規定的外,稅前扣除的確認普通應遵守以下原則:(1)權責產生製原則。即征稅人應在用度產生時而不是實際付出時確認扣除。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