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到任後,也不負眾望,整武備武,很快便掃平處所賊寇,山東、河北群盜也再不敢侵犯東平府。
吳用笑道:“小5、小七莫急,策應雄師也是一份功績。如果官兵趁機攻打盜窟,你們要幫手公孫道長守寨。如果我們全出戰,盜窟豈不空虛。”
幾隻夙起的鳥兒在天空中追逐、玩耍。
晁蓋點頭道:“眾兄弟恰是因為一個“義”字才走到一起,今後我梁山便稱義兵。練兵之事,等打完這一陣,我們再好好商討商討。”
未幾時,聚義廳上鼓聲便響起。
林沖、杜遷、宋萬的步隊則是以本來盜窟人馬為主,但是也是兩番氣象。
阮小七想了想,道:“智囊說的有理,隻是下次必然得讓我出戰,守寨換彆的兄弟,不然我水寨頭領都成了擺渡的了。”
吳用被世人反對,也不覺得意,笑道:“眾兄弟說的是,倒是我欠考慮了。”
林沖的步隊整齊,站在那邊悄無人聲,給人一種壓迫感。
阮小五也道:“策應之事,交給部下便是,我們兄弟也要出戰。”
“既然如此,明日便下山一戰,也揚我梁山之名。便請智囊、林沖、劉唐、杜遷、宋萬隨我下山出戰,水寨頭領策應雄師收支,公孫賢弟守寨。既然是小七接到戰書,你便派一人去東平府回他,明日巳時決鬥。”
世人見阮小七說的這般風趣,不由哈哈大笑。
他本是河北邊關武將,可惜先皇早和遼國簽締盟約,大宋費錢買安然,每年都會“犒賞”遼國大量財物,換的遼國不大肆南侵。
還冇出泊,高低立判,劉唐的人手都是新來入夥的莊漢,隊形最亂,懶懶惰散的站在金沙岸上,三五成堆的嘈嘈著。
晁蓋強忍肝火看完,一把把手劄扯得粉碎,道:“董平這廝,我立名京東之時,他還不知在那裡吃奶。竟然如此張狂,明日眾兄弟隨我下山,拿了這廝。”
董平在都城一住便是一年多,各地即便有了空缺,董平冇有銀錢高低辦理,哪能輪到他補缺。
董平看著麾下兵馬彷彿長龍普通從城門口出來,也是意氣風發。武將本就應當疆場點兵,建功立業。可自從他掃平東平府賊寇後,便再無戰事,每日隻能守在城中,與他打小建功立業的胡想也越來越遠。
晁蓋等人上山後,阮氏三雄便在四周漁村招納了很多漁夫,很多人都是帶船入夥的,盜窟也打造了一些大船,是以水寨大劃子隻倒是很多。
杜遷、宋萬的步隊卻隻是比劉唐的好些,勉勉強強能看出站的是個方陣,步隊中固然冇有紮堆,但也都在竊保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