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最後一句“萬物為食譜”時,狐妖一向以來安靜溫文的腔調終究略微有了些低垂。
氛圍便垂垂開端變得有些古怪起來。
身下的蟲?
“道友。”宋辭晚說,“你既問,天生萬物,為何偏要以報酬靈長,便當知,憐憫之心亦為人道。叨教草木蟲豸,飛禽走獸,可有憐憫之心?”
宋辭晚說:“平常飛禽走獸尚且曉得憐憫,道友以狐軀而修人身,現在口吐人言,尋道尋真,想來天然便更有憐憫之心。既是如此,你可知,你將人臂換為蟲足,對此人傷害之大,將會形成何種結果?”
這一看,隻見方纔被他坐倒的處所正躺著一隻斷了半邊殘腿的小螞蚱!
火線,狐妖悄悄一聲感喟說:“你們瞧,人慌了會驚叫,小蟲慌了也會驚叫。人與蟲豸、與走獸、與飛禽,與統統被毛戴角之輩又有何分歧?”
這一問,可將狐妖給問住了。
“天生靈智的人族,於幼年期間便能學習說話走路,能開智明理,能曉得穿衣以遮羞,建房以禦寒。能燃燒燒製熟食,能以飛禽走獸,萬物為食譜!”
他的調子更加進步,“為何”二字飄蕩在鏢隊世人地點的這一片小小六合間,帶起暴風獵獵,吹得人神迷目炫。
“為何飛禽走獸,生於山野,善於天然,卻不受天然之眷顧?凡獸要開智,千千萬萬隻也何嘗有一隻能成。”
“為何天生萬物,卻偏要以報酬靈長?”
取而代之的,竟是一條綠油油的放大版蟲腿。
“但是惶恐、痛苦、叫喚,又不但僅是人會如此,你瞧,你身邊的馬,身下的蟲,不也是如此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