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聽梁滿倉提起菜刀,心道,你另有臉說?小先生給我的刀你還收了呢!你等著,先前忙冇來得及,這兩天不把刀弄返來我跟你姓!
“那彩頭呢?”
延嘉殿隻剩自家人了,梁婕妤說一聲:“淑妃娘娘,好人呐!”待要說甚麼,李吉、君華為首的眾寺人、宮女又湊上來,要給梁婕妤再道個賀,再好好感謝三姨的厚賞。梁玉並不受他們的大禮,避開了,又還了半禮,笑道:“三姨冇錢,都是桌上贏來的,見者有份,何必再謝?前前後後你們受累,也該高興高興。下回我要手頭緊,彆說我窮摳門兒就行啦。”
桓嶷道:“就先五百,我給的。再多,你去想體例。”就給了孫女兒一個郡主的封號,外加五百戶的食邑。即便是皇室後代,也不是生下來就有封地封號的,普通是按得寵程度,越合情意封得越早,也不是統統人的食邑都一樣的,越討天子喜好,食邑越多。
行不可?
梁婕妤道:“學點好,學點好。識字總比不識字強些。”
桓琚歎一聲:“阿鸞長這麼大了呀……”
梁玉道:“就是那句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親?”
天子父子在延嘉殿呆得已經夠久的了,桓琚便帶著兒子去東宮,這還能趕得及見上梁滿倉他們一麵,然後讓梁家男丁回家。桓琚這也是有他的策畫在內,這會兒歸去,應當已經喝得差未幾了,酒後散德行,看看梁家到底是個甚麼樣的。
梁玉抱著小女人,低聲問她叫甚麼, 小女人也小聲說:“我叫阿鸞。”
“也能夠這麼講。那是《戰國策》裡的話,”呂娘子想了一下說,“三娘,我們不必太急。宋郎君一時半會且不走,府上有甚麼事,會有他提示的。該焦急的,是皇後和賢妃。她們會有行動的,不必擔憂婕妤,她現在是最安然的。徐國夫人的竄改,必然是有人乾預了,無能預徐國夫人的人,起碼能讓她再忍一陣,也會讓她更顧忌府上。淩賢妃是最急的,一旦山陵崩,她就甚麼都冇有了。以是她的賢惠在婕妤身大將近裝不下去了。三娘有門籍,經常進宮看看吧。”
李淑妃含笑對兒媳婦點頭,前太子妃也是個大師閨秀, 與梁玉曾經見過的陸誼還是本家, 隻是血緣已經遠了。陸氏見婆婆首肯, 也不含混,低頭對女兒小聲叮囑了幾句, 小女人便乖乖地走到梁玉身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