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合用於外陰紅色病損。
【主治】合用於外陰白斑。
療方4
【主治】合用於外陰白斑及各種外陰病。
(一)部分藥浴療法
外陰白斑,又稱外陰紅色病變,或稱外白斑性外陰炎(也稱外陰營養停滯),是婦科常見病之一,是婦女外陰皮膚黏膜營養停滯而至的構造變性、落空普通光彩而呈紅色的一種疾病,屬中醫學的“陰癢”、“陰蝕”等範圍。多因肝腎虧虛、陰器失養和牌虛生濕、濕鬱化熱、濕熱下注、蘊蒸**而至。症狀為外陰皮膚黏膜變白成斑或成片,陰部皮膚變薄、變脆,彈性消逝而變枯,偶然皸裂或皮膚變粗、質厚或構成潰瘍或萎縮,伴陰癢,甚則奇癢難忍,時有熾熱感;嚴峻時可伸展至會陰及肛門四周。作為陰部構造病理查抄,可分為增生型營養不良、硬化苔蘚型營養不良及異化型營養不良。多由氣滯血瘀,濕熱下注,肝鬱血虛,肝腎陰虛等而至陰部失養。本病生長遲緩,病程較長,需求醫治時候較長,藥浴醫治本病具有奇特上風。
【提示】1個療程未愈者,歇息幾今後接著第2、第3療程的醫治。重視性餬口衛生,忌食辛辣食品,保持大便暢達。及時醫治部分傳抱病症和皮膚病,消弭刺激身分,經期停洗。
療方3
【用法】此中白礬、龍骨、綠礬、枯礬瓜代利用。上藥加淨水2000毫升,煎數沸,倒入盆內,待藥液30~40℃時,坐浴浸洗30~60分鐘。每日1劑,30日為1個療程。
【服從】解毒利濕、清熱祛風靜癢。
【用法】上藥加淨水2000~3000毫升,煎沸5~10分鐘,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外陰病變區,或用電熱熏桶部分燻蒸,療效更加較著。每日2次,每次熏洗30分鐘。
療方2
【成分】三棱、莪術、補骨脂、何首烏各40克,白鮮皮、苦蔘、蛇床子、紅花、大黃、坤草各30克,白芷15克。
【用法】先將前5味藥加淨水3000毫升,煎數沸,後入生白礬,煮成2000毫升。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陰癢部。每日早、晚各1次,每劑可用2日。
【用法】每劑加水1500~2000毫升,煎煮2次,枯礬後插手。每日熏洗2次,2日1劑。
【服從】活血化瘀、養血祛風、去白止癢。
療方1
療方1
療方5
【主治】外陰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