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艾葉、冬青葉各30克,雙花、連翹、黃柏、苦蔘各9克,川椒6克,大蔥3根。
【主治】臁瘡。
臁瘡俗稱“老爛腳”,是指小腿下1/3(脛骨兩旁),踝骨上9厘米的內、外臁部位腐敗不易收斂的疾病,愈後每易複發而稱老爛腳,即當代醫學的小腿慢性潰瘍。多因濕熱下注,瘀血呆滯經絡而至。本病多發於耐久處置站立事情者,以及有下肢靜脈曲張、血栓性靜脈炎的患者,亦有因毀傷而致者。其臨床特性是初期瘙癢、疼痛、腫脹,破流膿水,甚則腐臭,瘡麵肉色灰白或穢暗,瘡口下陷,邊沿高起形如缸口,久不收口,或已經收口,每因毀傷極易複發,少數病人可因纏綿多年而不愈,蘊毒深沉而導致癌變。其病因病機多為飲食不節、濕熱內生、阻於經絡,氣血呆滯而發,脾胃素虛,中氣不敷,下陷經脈,氣虛血少,肌膚失養。複因抓磕等破壞染毒結聚而成。本病屬於外科頑症,單用內服中藥結果並不非常較著。藥浴療法常可獲得較好療效。
【主治】下肢潰瘍。
【主治】合用於本病初期部分疼痛浸腫不紅,瘡麵腐暗而流膿水的患者。
【用法】將上藥煎湯,趁熱熏洗患處,稍涼後,用毛巾濕敷。每劑可用4次,每日2次。
【成分】馬齒葉60克,蒲公英、大黃、黃柏、大青葉各30克,冰片5克。
療方2
部分藥浴療法
【提示】用此方沐浴時,宜舉高患肢,沐浴後須將患處擦乾,以消毒紗布貼於患處。
【成分】田邊菊60克,七葉一枝花、羊蹄草、土黃連、黃柏、苦蔘、明礬各30克。
【成分】鮮女貞葉15~20片。
【成分】海桐皮、薑黃、漢防已、當歸尾、紅花、蒼朮、黃柏、晚蠶砂各12克。
療方1
療方3
【提示】用此方沐浴時,宜舉高患肢,沐浴後須將患處擦乾,以消毒紗布貼於患處。
【主治】合用於慢性表淺軟構造潰瘍。
【用法】將上藥加水適當煎沸,後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盆內,待藥溫適度後外洗患處。每日洗2次,每次18~20分鐘。
【成分】鮮枸杞根250克。
療方6
【服從】清熱解毒、溫經通絡。
【用法】先將前6味藥物插手淨水適當,水開後,持續煎煮,再兌入明礬後攪拌均勻,趁熱先燻蒸患處,如蒸氣減少時則可加溫再熏,以部分麵板髮熱力度,然後取小毛巾蘸取藥液幾次淋洗患處。每日1~2次,每次30分擺佈,10日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