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症家庭藥浴療法_二十五、小兒麻痹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主治】小兒麻痹症。

【用法】將上藥插手淨水2000毫升,浸泡1天後,文火煎煮好後將藥液倒入瓷盆內,熱熏患處,並用棉墊覆蓋患處,先熏後洗,而後足浴。早、晚各1次,每次30~60分鐘,每劑可用2~3天,療效對勁。

【主治】合用於小兒麻痹後遺症的初期及癱、痿、痹證之偏風寒濕瘀者。

【成分】大蔥60克,生麻黃、生川芎、石菖蒲、陳艾、生薑各30克,白芷、羌活、荊芥各15克。

療方7

【服從】溫經散寒、化瘀通絡。

【主治】小兒麻痹後遺症。

【服從】溫經祛濕、活血通絡。

【成分】燒酒、黃酒各60毫升,木瓜、徹骨草、麻黃、當歸、地膚子各12克,桂枝9克,紅花、川牛膝各13克,露蜂房1隻。

【用法】將藥煎湯,待稍溫後加白酒100毫升浸浴患處,每日1次。

療方4

【用法】上藥放入藥鍋中,插手淨水適當,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置浴盆中,待溫度適合時沐浴腰部及雙下肢。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持續10~20天。

【成分】四時蔥120克,川牛膝、**、冇藥各20克,馬錢子、淨麻黃各15克,樟腦10克,生川烏、生草烏各5克。

【成分】川續斷、防風、羌活、獨活、當歸各9克,杜仲、黃芪移21克,五加皮15克,木瓜、赤芍各10克。

【用法】上藥加淨水適當,煎沸5分鐘,去渣倒入盆內,待藥溫適度浸泡擦洗患肢30分鐘。每日2次。

【服從】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益氣通絡。

療方8

本病屬中醫“濕痹”、“萎證”範圍,前期症狀為外感風、濕、熱等時邪而至,前期則累及肝腎而致肢體癱瘓,萎縮畸形等,當以清熱利濕,通絡活血,補益肝腎為治,采取中藥足浴療法有幫助醫治之效。

【成分】當歸19克,蘇芍、川牛膝各15克,木瓜、桂枝、紅花、地膚子各12克,甲珠20克,徹骨草15克,麻黃10克,露蜂房1個。

足部藥浴療法

【服從】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服從】祛風活血、溫經通絡。

【服從】溫經通絡,活血化瘀。

【用法】上藥放入藥鍋中,插手淨水適當,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置浴盆中,待溫度適合時沐浴。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持續10~20天。

【主治】合用於高低肢麻痹疼痛之痿痹。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