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症家庭藥浴療法_八、小兒發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療方1

療方5

療方3

滿身藥浴療法

【服從】清解暑熱、芳香燥濕。

【用法】先將上藥共研為細末,彆離裝於小瓶中,每瓶淨重5克,備用。沐浴時,1週歲每次取藥1瓶,按春秋酌量增減。將藥末煎煮或開水衝成300~500毫升,再加水至適溫沐浴。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

【服從】清熱解表、通腑除熱。

療方2

【服從】清熱解表。

【用法】將銀花、連翹、黃芩、板藍根、竹葉、薄荷、大青葉置於陶器中煎煮,後放入檀香片同煎5分鐘,濾出藥液,再煎一次,濾汁。二煎藥液與頭煎歸併,兌入冰片末便可。用時取藥液總量的1/2倒入浴盆,加適當溫水,使水溫在35℃擺佈沐浴患兒滿身,以汗出為佳。每劑、每日2次,每次15分鐘,2日為1個療程。

【主治】合用於小兒暑熱。

突然高熱可引發驚厥,持續高熱對機體可產生各種併發症。中醫學以為,高熱是邪正相爭的滿身性反應,首要見於外感病,在個彆環境下內傷雜病也可呈現,應重視辨彆。

【服從】芳香通絡、消炎退熱。

【主治】合用於小兒高熱。

【成分】大青葉30克,薄荷、檀香片(後下)各20克,銀花、連翹、黃芩、板藍根、竹葉各15克,冰片3克(研細)。

【主治】小兒發熱。

【服從】解表退熱。

【主治】小兒發熱。

【主治】小兒外感高熱不退。

小兒肛溫高於39.5℃或腋溫高於39℃者為高熱,是臨床常見病症之一。發熱常分為傳染性和非傳染性兩類。傳染性發熱,是由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細菌、支原體等所引發;非傳染性發熱有無菌性壞死物質的接收、抗原-抗體反應、內分泌代謝停滯、體溫調度中樞服從非常、植物神經服從混亂等。

療方4

【用法】先將上藥加水1500毫升以上,浸泡60分鐘,再加溫煎沸,去渣取液,放入浴盆;待液溫至35℃以下時,給患兒赤身浴體。每日1~2次。

【成分】柴胡、荊芥、紫蘇、薄荷各20~50克。

【成分】連翹、黃芩、藿香、羌活、葛根、鉤藤各15克,蒲公英、生石膏各50克,大黃10克。

【成分】冰片適當。

【提示】沐浴時忌受風。

【用法】將上藥以熱開水2000毫升沖泡20分鐘,或煎煮5分鐘,過濾去渣後,將藥液用毛巾蘸之幾次擦洗滿身,每次洗15~20分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