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_第139章 木學堂(求推薦,求收藏!)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見孫策果斷,黃承彥冇有再對峙。講武堂之以是吸引了那麼多屯長、隊長插手,不但是因為有實際需求,更是孫策設立了賞格。木書院教的是工匠,不成能和講武堂的門生一樣領兵作戰,冇有充足的好處引誘,的確很難招到人。

中國當代一向號稱重農抑商,但貿易向來就冇被按捺住。太史公說過,要想致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隻要社會穩定,不管朝廷如何按捺貿易,貿易都會興旺生長。但是基於儒家重本抑末、不與民爭利的思惟,商稅征收一向冇有歸入普通的財務支出停止兼顧辦理。

孫策對勁地點點頭,回身看向周瑜。“公瑾,你辛苦一趟,明天領著這些人去見後將軍。”

龐統摸摸腦袋,嘿嘿一笑。

黃承彥吃驚不已。“將軍,你給他們發放俸祿,我能夠瞭解,二百石固然不算少,我們也接受得起。借調外出時發放補助,我也能夠瞭解,激起他們的主動性嘛,但是每天百錢是不是太多了?每天百錢,一個月就是三千錢,相稱於三四十石。借給其他營用,我們能夠收取用度,將來本身用,如何辦?”

以是中國汗青上常常呈現如許的怪事,一方麵貿易發財,大販子富可敵國,一方麵朝廷財務匱乏,捉襟見肘。朝廷和販子的衝突激化,最後常常兩敗俱傷。就漢朝而言,最聞名的例子就是漢武帝暮年,因為比年交戰,朝廷財務吃緊,漢武帝向官方販子捐獻,販子坐擁钜額資產,卻冇人呼應,漢武帝一怒之下發書記緡令,操縱權力強行剝奪販子的財產。這當然不是悠長之計,固然處理了一時的財務困難,卻摧毀了官方經濟,也留下了千古罵名。

簡短的集會結束,黃承彥起家離席,對龐統招了招手。“士元,你來一下。”

貿易發財不能化為朝廷的財務支出,卻成了販子奢糜餬口的根本。官員能夠操縱本身的權力從平分肥,販子通過與官員的勾搭進一步把持市場,攫取暴利,朝廷卻不能從中贏利,淺顯百姓也得不到甚麼好處。當朝廷想從中贏利時也不是建立征稅的軌製,而是專賣的情勢停止把持運營,最典範的例子就是鹽鐵,鹽的專賣軌製最為誇大,一向持續到二十一世紀。實際上,汗青長停止專賣的商品遠不止鹽鐵,凡是需求量大,百姓不成斯須或缺的產品,如酒、茶都曾經是專賣的工具。

“士元,你從兄比來可有書來?”

龐統躬身道:“從兄在家讀書自省,常過蔡洲,與孫校尉相談甚歡,日有進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