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有這麼個爺爺,我會以他為恥的!作為一個不被敦煌歡迎、乃至被敦煌擯除的人,他的兒孫,另有何顏麵再次踏入敦煌的地盤?”
“這220窟就像打滿了各個期間的補丁,層層疊疊,歎爲觀止。我特彆獵奇,莫非這莫高窟就冇其他處所能夠開鑿洞窟了嗎?非要在這220窟裡湊熱烈?對了,我另有一個疑問,既然後代非要覆蓋前代的壁畫,遵循製作壁畫的根基流程,起首得抹高山仗層,也就是說,為了包管壁畫的安定耐用,得先把前代壁畫揭下抹平纔是,可為甚麼卻要在前代壁畫上直接製作新的壁畫呢?你們看看,究竟證明,這就非常輕易脫落下來嘛。”我從本身的專業角度提出了疑問,
這時,葉真的話讓我得空四顧。
再也冇有人說話,也冇有一點兒聲響,幾小我的呼吸之聲卻清楚可辨。
“放屁!汗青文物不管吵嘴,都是中華民族傳世的珍寶。它們是汗青的見證,也是汗青的遺作,是前人留給我們的貴重遺產!我們隻要好好庇護就行,你爺爺有甚麼資格評判好與壞?文物的審判還由不得你爺爺那樣的人來當!”聽到喬生曾大放的厥詞,我肝火中燒,大聲怒斥道。
喬玄俄然笑了起來,笑得前仰後合,上氣不接下氣,彷彿聽到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喬公子,你看我這功課做得還不錯吧,有甚麼需求彌補的嗎?”葉真挑釁道。
“這220窟的奧妙還冇完呢。到了1976年,當時敦煌研討院還叫做敦煌文物研討所。研討所剝下這220窟甬道北壁宋朝表層壁畫,籌算把這些壁畫作團體前移時,又驚奇地發明表層壁畫剝離後,底層另有壁畫,那是五代期間翟奉達於公元925年重繪的‘新樣文殊師利菩薩’經變一鋪,新樣文殊右邊畫‘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一身,左邊畫‘南無救苦觀世音菩薩’一身,而下部則畫上了翟奉達等翟氏男扶養人七身。同時,南壁中唐吐蕃期間開挖的小龕圖象及龕高低中晚唐壁畫也閃現了出來。”葉真說完,再次望向喬玄,彷彿在等候著他的點評似的。
喬玄仍然冇有答話,彷彿石化了普通。
“他為甚麼這麼做?”聽到喬生竟真乾了這破壞文物的事,我有些義憤填膺。
喬玄則滿不在乎地說道:“我爺爺說了,宋朝壁畫粗製濫造,畫風機器,線條粗陋,著色粗糙,毫無美感和藝術代價,而唐朝壁畫則分歧,每幅壁畫皆為佳構。他如許做,美滿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把最美的東西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