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我另有一個題目,”她又接著說,“很多不再年青的讀者――也包含我本身――我們以為,固然你有一部分的東西寫得很實際,但是還是帶有童話色采,特彆是祝嘉譯這小我物的設定,現在那裡還會有愛得這麼忘我這麼不顧統統的男人,這應當隻要在瓊瑤的阿誰年代纔有吧。”說完,她挑了挑眉。
我對她抱以淺笑,算是一種答覆。但實在我拿著題目紙的那隻手在顫抖,說真的,我冇想到她竟會真的很當真地列舉出十幾個題目,籌算在節目上“查問”我。
“……”
“……”
“彷彿是……”我幾近不曉得本身在說甚麼。
“各位聽眾朋友們下午好,這裡是《書路漫漫》,我是你們的主持人書璐,”曹書璐的聲音,十幾年都冇有變過,“明天我們很歡暢聘請了比來仰仗《不需求愛的情歌》這本脫銷新書的作者――丁苓,來到我們的節目。你好,丁苓。”
“我過得很好,”因而我鼓起勇氣說,“新的編輯固然有點峻厲,但是很當真,也很賣力,我喜好跟如許的人一起事情,你曉得的,我就是那種,需求不竭被催促的人。”
書璐彷彿有些驚奇,大抵,很少會有作者在節目中問她的觀點,能夠更多的時候,不斷地拋出題目的那小我是她。
“我在內裡等你……”
“他代表‘我們最後的愛情觀’,”我說,“實在我們每小我都曾經像祝嘉譯如許去愛過一小我,如果榮幸的話,這類狀況會持續平生,但是另有很多人――我不曉得有多少,也不曉得占的比例有多大――這部分人,不成製止地在豪情的路上被傷害過,或者冇有人傷害他們,隻是社會和環境竄改了他們,然後,這些人變成了‘蔣謠’,變成了‘秦銳’,變成了‘王智偉’……但這個天下上還是有‘祝嘉譯’啊,就像我們不該該回絕承認這個社會有恨醜惡的一麵一樣,我們也不該該不承認有誇姣的一麵啊。”
“感謝。”
我不由被她的神采和腔調逗笑了:“我想,祝嘉譯這個角色,代表的不是一小我,而是一種寄意。”
“哦,對了,”我見他不說話,又持續道,“我已經在寫新書了,上週剛完成了綱領,明天早晨開端寫的,隻寫了個開首,才一萬多字,不過我本身感覺,這會是個很棒的故事……”
他怔了一下,才苦笑道:“你莫非不想問候一下我嗎,不想問問我過得好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