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_第六十三章 瞻仰銅像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又是一個善有惡報的故事。我發明佛經故事的全數主題包含兩個,一個是做善事有惡報,另一個是信奉佛有好報。前者為弘揚德法,後者是鼓吹佛法。

站在高台上瞭望蒼蒼茫茫的大海,回望裙袂飄飄的菩薩,我不由感慨萬端,想到乾隆天子曾私訪金山寺時,問寺中的知客和尚“江中每天有多少船隻?”知客和尚平靜答道:“兩艘,一艘為名,一艘為利。”乾隆天子盛讚其聰明過人。

利海名場盪漾是非無窮

聽導遊說,菩薩像高十八米,蓮花台高兩米,三層底座高十三米,團體高三十三米,含義有二:一是意味著佛教裡的三十三重天;二是因為菩薩有三十二法身再加一個真身也就是三十三個佛身了。菩薩左手托羅盤右手持“恐懼印”,微閉雙目,稍稍點頭,神態慈愛安然,麵向南邊,傳聞是她最早修行之地----珞珈山。一層底座的台階前各有一頭威武雄渾的獅子。

從觀音台的前麵下來,便可看到一個銅鑄的高高的香爐。信徒們一一圍著香爐轉,用手在爐中間的三鼎支撐的圓腹上悄悄地觸摸,感受如許做彷彿將慾望刻在了銅爐上,菩薩將會按挨次幫凡夫俗子了結夙願。那被煙燻被氧化得發黑的黃銅因為無數香客的撫摩而變得熠熠生輝了,非常閃亮。小喬也跟樣,我便將手掌壓在她的掌背上一起摸銅爐。她冇有抽出,冇有甩開,也冇有嗔怒,彷彿是疊生的手掌一樣,悄悄地觸摸,手指微動,彷彿要將但願的種子撒進凹凸的金屬圖案紋理中。我的心願很較著,就是想牽著她的手走過春夏秋冬,年年事歲,歲歲年年,不懼風雨,不畏盤曲,相濡以沫,廝守終老。

我牽著小喬跟著一眾善男信女走。有個彆人非常虔誠,實施三步一跪俯身貼地叩首的大禮,不管空中有多臟一概視而不見,行進的模樣很有些像螞蟥在旱地匍匐。這就是所謂的頂禮膜拜吧。

清心寡慾派生悲喜有窮

外來文明就如許被異化了,由此可見中國文明的天生力量是多麼強大,以是能持續五千年而不乾枯不竭裂,本來是常學常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