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這出了北魏和隋兩個天子的龍脈之地,校尉李軌和狐朋狗友嘻嘻哈哈的提及傳言,大笑著乾了一杯。李軌豪言道:“曹珍、關謹、梁碩、李贇、安修仁……苟繁華,毋相忘,將來我若得了天下,你們都是異姓王。”世人鬨堂大笑,把他說的當作醉話,誰也未曾想到,這番醉話,竟然差點成為實際。
就在這混亂無章的千頭萬緒裡,第二次討伐高句麗的戰役拉開了帷幕。
比擬起有雄師彈壓而安靜的幽雲,太原一帶百姓的餬口倒是得益於李家的兩位公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因為楊廣建汾陽宮的旨意,太原百姓的徭役多是修建宮殿,修補對付北方突厥的長城。這本來辛苦的差事比起遠赴幽雲苦寒之地乃至直去高句麗的滅亡之旅來,頓時變成了迴避遠行的好去處。李世民幫手李淵主管內政武功,一邊極力把汾陽宮修建的都麗堂皇好博得楊廣的歡心,一邊和劉文靜一起幫忙李淵措置太原的政務。還帶領劉弘基等將帶領五百馬隊將山東來犯太原的“曆山飛”王須拔兩萬雄師擊敗,今後再無盜匪敢來太原四周挑釁劫奪,保得一方的安寧。柴紹在這一年的元月和李顏櫻成了親,新婚一月,朝廷一紙調令,將柴紹遷往大興,幫手皇孫楊侑,名為升遷,實是人質。楊廣固然早就健忘了當初如同悔恨李淵乃至蒙麵劫殺的仇恨,卻對這個表弟一向不放心。有了三小我質,又需求他防備突厥,這才勉為其難的把太原重地交給了他。
這年夏季,武安福和瓦崗軍在河南一帶展開連月的廝殺,勝多負少。瓦崗寨現在更多的是自給自足,又有武安福慷慨的金銀供應,不需求再攻打四周州府,兵部便感覺見效甚大,是以把這事壓了下來,一絲動靜都冇傳到楊廣的耳朵裡去。至於武安福到底打了幾個敗仗,抓了多少敵軍,兵部壓根就冇去查問,全數心機都在製定攻打高句麗的作戰打算。而武安福樂得每隔幾天和瓦崗軍如同軍事練習一樣的假打幾次,虛張陣容以後天然就是上表請功,公開裡更是趁著河南一帶蒙受水患,很多人迴避徭役的機遇大肆的招兵買馬,一個夏季疇昔,當樹木方纔抽芽的時節,武安福連招兵帶拉攏楊林的所部,親信的軍隊已經收縮了一倍,達到兩萬之多。而狼牙山傳來的動靜也很喜人,一萬精兵在山上屯田,隨時聽候武安福的調遣。六道還是在有條不紊的彙集大興洛陽太原北劃一地的動靜,闡發過後操縱四通八達的諜報網送到武安福的手中,使得天下儘在把握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