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疇昔的宋江,對高俅這類行動,定是痛心疾首。
但彭毅誠穿越來短短幾日,就發明這梁山當中,家數之浩繁,職員之稠濁,思惟之繁複,世所罕見。
在這高俅眼中,那些淺顯軍士,就如草芥普通,那裡會管他們死活。
上回書說到:那高衙內被林沖活剮在梁山大旗之下,彭毅誠大排筵席,請那高太尉壓驚。席間,高太尉彷彿無事,和眾頭領推杯換盞,很快就醉了。
這個派係裡,主如果討伐梁山被降的將領,另有因各種啟事被逼上梁山的處所豪強。
但同一思惟,卻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他莫非不曉得,招安梁山不但能夠節流賦稅,還能當即獲得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嗎?
吳用看出彭毅誠並不信賴高俅,乾脆又勸道:“哥哥不如選兩個能言善辯的機警人物,多帶金銀,前去京師,密查動靜,打通樞紐,把那高俅連敗三次的事情,稟報當今聖上,讓高俅那廝,坦白不得,他才肯至心助我們招安。”
那段景轉念一想,回道:“好教大哥曉得。那北地地廣人稀、民生凋敝,常常百十裡,也不見火食。我等去遼國買馬時,出我大宋地界不到百裡,便有個喚做‘九宮嶺’的處所,常有來往客商,在那邊歇腳。那嶺中有膏壤千頃,山林中飛禽走獸、生鮮菜果不計其數。贍養數十萬人,亦不在話下。嶺外三麵峭壁,收支單靠一條山路,易守難攻。是個落草聚義、隱世安居的好去處。”
彭毅誠早就推測了這類環境,笑著持續道:
派燕青去京中打通李師師的乾係,最為合適。
又贈了官服一百零八套,金字招安禦旗一麵,限宿太尉明日就解纜前去梁山招安。
彭毅誠點點頭,喚出了燕青、戴宗兩人。
這邊戴宗和燕青日夜兼程,不過二三日,就趕到了汴都城中,兩人彆離尋到了李師師和宿太尉。
他麵上不說,內心卻恨死梁山世人了。
彭毅誠聽了高俅的話,隻是笑笑,也不說話。
他們和宋江,也就是現在的彭毅誠,算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對他的話最是服從。
這些人,不是曾接受過宋江恩德;就是晁蓋歸天後,第一批投奔宋江的頭領。
彭毅誠固然不是甚麼經天緯地之才,但他不但有體係外掛在身,另有直播間裡無數的觀眾幫手。
“我梁山兄弟,多年來與奸臣童貫、高俅、蔡京等人,多有齟齬。現在,這些奸臣在朝中身居高位。如我等接管招安以後,便將各自家眷歸還故鄉,恐被奸臣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