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於淺顯漢人百姓,梁山雄師一概秋毫無犯,乃至彭毅誠還從庫房裡,拿出糧食和銀兩,賠償老百姓在攻城時遭到的喪失,佈施那些過不下去的漢人百姓。
彭毅誠拿馬鞭,看向街道兩旁的百姓,大聲喝問道。
這一隊隊,一列列的精兵強將,看得城內那些百姓瑟瑟顫栗,再不敢有涓滴背叛的設法。
彭毅誠的親衛本想攔住此人,卻被彭毅誠揮揮手叫退了。
步隊走到了廣場中心,幾名梁山軍士,先拖著一其中年契丹官員,走到彭毅誠的戰馬前麵,按著他跪倒在地。
是以,彭毅誠設想當中,漢人百姓喝彩雀躍,歡迎他們這支宋朝軍隊攻陷檀州,“束縛”他們的場景,底子冇有呈現。
彭毅誠話音方落,就有一個壯漢從人群中站了出來。
那軍校也是個機警人,立馬單膝跪地稟報導:“啟稟批示使,他自稱是契丹蠻子的城守官,遼國的二品大員――洞仙侍郎。”
“這是甚麼人?”
後者固然披頭披髮、官袍襤褸,看不清長得甚麼模樣,但他官袍上的紋飾,卻讓百姓們看的一片驚叫。
要曉得,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在被遼國侵犯之前,另有2000餘萬人,到遼國末期,天下漢人隻不過600餘萬人了。
他身後跟著天道軍最精銳的中原鐵騎,全都身穿玄甲玄盔,手提精鋼長槍,伴著戰鼓聲,將梁山雄師的赫赫威勢,展露無遺。
隻是在這些漢人百姓眼裡,宋朝對他們冇有甚麼恩德,反而常常擾亂遼國邊疆,讓契丹人抓他們的後代、親朋進入京州軍當壯丁。
洞仙侍郎躺在地上,被馬蹄亂踩一通,當時便骨斷筋折,成了廢人。
固然不曉得彭毅誠如何實現這句誓詞,但百姓們曉得這位大將軍已經在世人麵前發了毒誓,必定不成能等閒自食其言。
又喚人押上了那洞仙侍郎及其他一乾契丹官員、將校,不等眾兄弟問話,來到檀州城中最開闊的一個廣場空位。
然後又讓軍士們將城中的漢人老百姓,全都挨家挨戶叫到了這廣場上。
隻是喊了半天,兩旁的百姓卻冇有一個敢回話的。
中間賣力押送契丹人的軍校,見契丹貴族已死,又指著綁了一地的老弱婦孺問道:“批示使大人,這些都是契丹貴族的家人,不知該如何措置。”
由此可見,宋朝一百年來,對待這些北地遼國境內的漢人的態度,有多麼卑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