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問卷調查_第105章 天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張曉的後背俄然貼上冰冷的椅柄,這才發明不知何時座椅竟化作青銅材質,椅背紋著的蟠螭正緩緩轉動瞳孔。

你現在想要通過尋覓故鄉遺址,重現工夫,你需求我們的助力?”

殿角的銅鈴刻著《雲笈七簽》裡的符文,風過期不響脆,卻在氛圍中漾開淡金色的波紋——那是古籍裡“天籟”的具象,非耳能聞,是心神與六合共鳴的震顫。

神仙憑窗遠眺時,簾幕上會映出下方人間的縮影:春耕時是青綠色的阡陌活動,秋收時是金浪在鮫綃上翻滾,雨雪風霜皆化作水墨淡彩,如同文徵明筆下《溪山深秀圖》的靜態長卷。

天宮該是浮在九霄之上的瓊瑤勝境,地基是整塊無瑕的蒼玉,被雲海托舉成懸浮的島嶼。

他摸向口袋裡那枚半塊玉佩——是消逝那年在敦煌石窟撿到的,後背刻著“建木”二字,現在正在掌心發燙。

女子指尖的茶杯俄然凝出冰花,茶水大要倒映的星幕狠惡震驚,二十八宿的光影在她眼底碎成流螢。

長桌無聲,頃刻沉寂。

張曉站起家,玉佩的青光已伸展至滿身,他瞥見本身的影子在牆上投出飛天的表麵,衣袂正與壁畫裡的神仙飄帶交叉。

最後,當年輕人在當代的都會中,當我們在鋼筋叢林裡瞻仰星空,天宮便有了新的模樣:懸浮的玉台間架著光帶,如銀河倒懸化作橋梁,每一步踏上去都會綻放波紋狀的光影,像AR技術將《洛神賦圖》的“淩波微步”變成實際。

女子揮手,一杯茶水呈現在手中,自斟自飲,淡淡開口道:“年青人,你很成心機。但,成為汗青的終將是黃土一捧,你們現在翻起來又有甚麼意義呢?”

女子的茶盞“噹啷”落在玉桌上,濺出的茶水在空中彙成微型銀河,銀河之水的星塵正順著桌角流向張曉的鞋底。

《山海經》裡的“閬風巔”該是天宮的前庭,白玉雕欄雕著蟠螭與朱雀,每一道棱線都流淌著星子的微光,彷彿悄悄觸碰便會蕩起銀河的波紋。

敦煌的藻井在這裡化作穹頂的光輪,層層疊疊的蓮花瓣由暖玉與琉璃熔鑄,中心花蕊處懸著夜明珠,隨日夜更替變更色采:晨露時泛青,中午轉金,傍晚染絳,子時凝為幽藍,好似仇英《桃源瑤池圖》裡永不退色的晨昏。

浴室的池水循環著“銀河之水”,肉眼可見藐小的星塵在水中沉降,蒸騰的霧氣裡閃現出敦煌飛天的投影,這該是當代人對“華清池”與“蟠桃宴”的兩重重構——科技讓神話變得可觸,卻未減分毫詩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