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之藥食同源_第466章 參考書目《瀕湖脈學》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沉脈與地呼應,意味著淵泉深藏於下。在卦象中,沉脈屬坎;在時令上,沉脈應冬;在人體中,沉脈主腎。彆的,沉脈也被稱為石脈或營脈。若脈象過於沉實,如同彈石般堅固,按壓時更加堅固,表白病邪在體表;若脈象不及,氣來虛微,去如指數,申明病邪在體內。

在現當代上,不管是大夫還是病人及其家眷,常常都把把脈看作診斷病情最為首要的環節。他們並不曉得,實際上脈象隻是中醫四種診斷體例中的最後一種罷了,隻能算得上是一種技能罷了。真正高超的醫者若想要全麵精確地體味患者的病症,非得具有望、聞、問、切這四種診斷手腕才行。

浮脈,乃是中醫脈象之一,其脈象特性為輕取即得,重按稍減而不空。《脈經》中有雲:“浮脈,舉之不足,按之不敷。”這意味著當手指悄悄觸摸脈搏時,能夠較著感遭到脈搏的跳動,但當用力按壓時,脈搏的跳動會相對減弱。

戴同父常常指出這部脈訣中的錯誤之處。我的先父月池翁曾經撰寫過《四診發明》八卷,此中每一卷都包含著精美高深的觀點,好像進入通俗隱蔽的殿堂普通,那些學問陋劣之人底子難以窺測到此中的奧妙和精華。我(李時珍)恰是因為如此,才從浩繁文籍質料當中經心遴選出精華部分,私行編撰成了這本書,目標就是為了便利大師學習瀏覽,成為指引脈象研討的指南手冊。

沉脈,需用重手按壓至筋骨深處方能觸及。《脈經》有雲,其脈象如同綿裹砂,外柔而內剛。楊氏則描述其如石投水,必沉至極底。

其體狀詩為:水行潤下,脈來沉潛,筋骨之間,軟滑均勻。女子寸部,男人尺部,四時如此,方為平和之象。

就在明朝嘉靖甲子年元宵節這一天,我懷著畏敬之心,恭恭敬敬地在瀕湖的薖所寫下了這段筆墨。

與浮脈附近似的脈象有芤脈、洪脈、虛脈、散脈和濡脈等。芤脈的特性是浮大中空,如同蔥管;洪脈則是脈搏拍拍而浮,來勢澎湃,但去勢遲緩;虛脈是浮而遲大,按之豁然空虛;散脈則如楊花飄散,無定蹤可尋;濡脈則是浮而柔細,如絲線般柔嫩。

浮脈的體狀詩描述道:“浮脈惟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三秋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這意味著浮脈凡是在春季呈現,是一種普通的脈象,表示身材安康。但是,如果在久病以後呈現浮脈,則能夠預示著病情的竄改,需求引發警戒。

《脈訣》曾言:“緩度三關,狀如爛綿者,非也。”沉脈有緩數之分,且存在於各部脈象當中,而爛綿之脈實則為弱脈,並非沉脈。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