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漢月_第一一八章:失鳳得鴻(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我何嘗冇有勸過?但是,家父說他受恩昌大,即便明知不成,也要竭力為之,替朝廷減輕一些壓力。我為人子人臣,也不好把話說得過分,臨時就隻能如許了,”楊遵彥感喟了一聲,“不過,此事我已經和二兄談到過,二兄彷彿有所感到。現在他受命進宮,若能向天子建言,事情或許另有挽回的餘地。”

遵循朝廷軌製,使持節、持節、假節出外的將領,在接到朝廷聖旨以後,必須於次日入宮拜領符節;自接到符節開端,便須入駐虎帳,籌辦出兵之事,不得再與家人、故交訂交。有鑒於此,周惠就不得不竄改了路程,因為他明天底子就冇偶然候去拜見楊侃河臨淮王。

四周鼓樓的鼓聲響起,時候到了未時末刻時分。周惠略一思考,決定當即前去拜訪楊侃、楊遵彥叔侄,看能不能通過他倆勸說楊津推掉任命。

楊遵彥頗感驚奇:“孝邕把這事都奉告允宣兄了麼?”

楊孝邕正待細問,兩人已經走到中門之前。門前站著楊遵和、楊遵彥兄弟,他們見到周惠,一齊含笑迎了上來,把他邀入正堂當中。

“如果是如許,遵彥兄可就必定要絕望了,”周惠苦笑道,“建言之事,我已經試過,可成果呢?倒是為城陽王所饞,遣往廣州任職。情勢如此,令兄建言也冇有甚麼用,令尊司空公,恐怕是必定要去河北的了。”

兩人乃遠親兄弟,以楊遵和居長,天然他出麵歡迎。不過,他和周惠獨一一麵之緣,遠不如楊遵彥那麼靠近,是以酬酢過後,他就藉端分開了正堂,留下楊遵彥和周惠兩人敘話。

“緣木求魚罷了!爾朱氏在河東運營已久,現在更是已立新君,與朝廷針鋒相對,豈是能夠等閒招安的?”楊遵彥搖了點頭,“家父於兵事並不善於,守城尚可,進取卻很有不敷,此去恐怕很難建功。”

)

“此事我已經聽孝邕提及,”周惠當真的看著楊遵彥,出言摸索他道,“我還聽孝邕說,令兄楊行台對東線的情勢並不看好,是以才把孝邕留在家中……不知遵彥兄對此如何看?”

周惠點了點頭。楊遵和名謐,是楊津的第三子,光州太守楊逸楊遵道親弟,也是楊遵彥的親兄,目前擔負鎮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他與楊遵彥雖為楊孝邕的叔輩,但實在比楊孝邕春秋還小,現在楊津奉旨北行,他兄弟倆天然都是要伴同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